康海涛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堡油田低井控区主力油组岩相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对井控程度不同却有类似沉积环境的油藏进行类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参数统计分析,建立类似储层岩相知识库。利用综合了基于象元方法以及基于目标方法两者优点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南堡油田馆2油层组辫状河岩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规律约束下,以露头资料和井控程度较高井网区储集层地质知识库所得到的砂体规模形态参数作为重要约束条件,对于河流相等具有复杂地质形态的储层岩相精确建模,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优势,模拟结果与理论及实际模型有好的接近性,可以给出较好的储层岩相模型。
- 康海涛常学军廖保方王群会熊平黄庆陈丙春牛世忠
- 关键词:河流相多点地质统计学
-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构造-层序地层特征是储层精细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通过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三维地震与钻(测)井资料的解释,研究沙三段沉积期的区域构造、断裂演化及沉积层序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构造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裂陷沉降与沉积充填过程中存在构造抬升和断裂掀斜等作用,形成了该裂陷期内的3个"裂陷拉张-快速沉积-抬升剥蚀"旋回,其控制了3个亚构造层的沉积层序旋回特征。西南庄断层与柏各庄断层构造活动的横向差异造成了沙三段"跷跷板"式交错增厚的地层充填模式。区内构造地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纵向叠置样式与横向展布特征。
- 康海涛王宏语樊太亮赵家强王凯杰杨超
- 关键词:沉积层序构造地貌南堡凹陷
- 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以南堡凹陷为例
- 2012年
- 在中国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勘探中,逐渐形成了以富油气凹陷为核心的勘探思路和理论,如"满凹含油"理论、油气分布"互补性"原理等,并总结出多种油气富集规律。南堡凹陷是一个小型富油气凹陷,资源量丰富,由于构造复杂,在整个凹陷范围内易于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而这些油气藏的分布以总资源量为定量,遵循地质规律进行互补性的分配.研究发现,南堡凹陷的油气聚集具有以下特征:在高柳断层北部地区以深部地层为油气主要分布层位,而在构造南部则以浅层为油气主要分布层位;在南堡凹陷构造发育部位如果未钻遇到油气,则在构造发育部位附近的岩性圈闭将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
- 康海涛姜华林正良方欣欣赵淑娥任桂媛
- 关键词:南堡凹陷富油气凹陷地层学沉积学
- 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地层沉积时期凹陷内火山活动剧烈。通过测井分析及地震解释表明,火山喷发物的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形成于新近系早期。平面分布上具有东北薄、西南厚,纵向上具有多期叠置发育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大量的火山物质改变了凹陷的地貌形态,影响了后继河流相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在西部地区形成大量的地层圈闭。由于火山事件的热作用,改变了凹陷内的地温场分布,导致烃源岩的异常热演化,对凹陷内油气生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火山岩体的封隔作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对后期油气的运移、聚集及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 林正良王华姜华赵淑娥徐德英康海涛曹中宏
- 关键词:火山事件油气地质意义馆陶组南堡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