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正龙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压裂
  • 3篇油层
  • 2篇低渗
  • 2篇盆地
  • 2篇准噶尔盆地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率
  • 1篇低渗油层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层
  • 1篇地化
  • 1篇地化特征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物理
  • 1篇岩石物理实验
  • 1篇页岩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压裂
  • 1篇油页岩
  • 1篇暂堵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孙正龙
  • 1篇周福建
  • 1篇张一军
  • 1篇杨琨
  • 1篇孟鑫
  • 1篇高玉莹
  • 1篇高计县
  • 1篇何江
  • 1篇高大鹏
  • 1篇刘天宇
  • 1篇陈钰婷
  • 1篇袁贺
  • 1篇辛俊武
  • 1篇陈晨
  • 1篇张宇轩
  • 1篇刘博文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级暂堵诱导分支缝开启规律
2024年
缝内多级暂堵是提高缝内净压力,激活侧向分支缝,增大侧向改造带宽,提升层内油气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缝内多级暂堵转向规律对指导优化暂堵方案至关重要,其难点是建立缝内暂堵模拟方法。针对裂缝性超低渗储层,基于等效黏度方法,建立了缝内多级暂堵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逼近角、应力差、暂堵次数对分支缝开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平应力差≥5 MPa且逼近角较大(≥60°)时,水力裂缝倾向于穿过天然裂缝,沿当前方向扩展,无法激活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5 MPa时且逼近角较小(≤30°)时,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能够开启钝角分支;缝内初次暂堵能够有效开启高逼近角下一级分支缝,缝内二次暂堵能够开启二级分支缝;采用缝内多级暂堵能够提高单井最高日产油量至2倍,平均日产油量提升至3倍。本文研究成果对缝内多级暂堵压裂设计奠定了模型和方法基础。
孙正龙刘彦成尹虹橙杨璐张迎春高计县何江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油层地化特征
2016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出现异常气测录井显示,通过对这些特殊井选取岩心样品和原油样品进行地化录井特征分析,得出该区油质整体偏重,热解色谱谱峰主要集中于S21、S22,异常幅度明显;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基线呈明显穹窿,不可见轻烃组分峰形。该研究对发现、识别油层针对性强,对红山嘴地区发现新的油气层有重要意义。
孙正龙辛俊武张宇轩陈钰婷
关键词:油层地化特征
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预测研究——以玛18井区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致密油藏压裂甜点的准确预测是合理部署井位和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强非均质性,导致其压裂甜点的预测较为困难。针对目前缺乏有效预测玛湖砾岩油藏压裂甜点方法的问题和提高水平井压裂改造效果的迫切需求,在压裂改造效果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以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为预测指标,首先优选已有基于可压性指数的压裂甜点评价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预测模型,最终形成了适用于玛湖致密油藏压裂甜点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在基于可压性指数的压裂甜点预测模型中,文献[8,10-11]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压裂甜点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GRBT(gradient boosting for regression)、Bagging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虽然当前数据下基于可压性计算的压裂甜点模型的性能较好,但是随着现场数据的更新与准确度的提高,基于机器学习的压裂甜点模型预测精度将不断改善。研究结果对于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压裂甜点和综合甜点评价、井位部署、压裂改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琨罗山贵花凌旭唐慧莹孙正龙
关键词: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可压性
吉木萨尔油页岩限流压裂孔眼摩阻优化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内聚区模型,建立了三维流固全耦合段内多簇裂缝竞争扩展模型,研究了孔眼摩阻对多裂缝竞争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单簇射孔数目,能够有效平衡段内簇间差异,实现各簇裂缝间均衡进液;吉木萨尔油页岩水平井段内6簇压裂,缝间距10 m时,孔眼摩阻设计为5.0 MPa;缝间距20 m时,孔眼摩阻设计为2.5 MPa。
吕雯静孙正龙刘博文周航周福建王博
关键词:限流压裂流固耦合油页岩
低渗透率储层核磁共振测井环境分析与T_(2)谱油层识别方法
2024年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发育低渗透率砾岩储层,不同地层的核磁共振T_(2)谱对这些储层流体的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地质、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开展了此类地层测井环境、核磁共振实验和测井响应特征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钻井改善了近井筒储层孔隙结构,从近井筒到原状地层依次发育破碎带、微细裂缝带、原状地层;在负压钻井环境下发生油气侵出,油气侵出特性径向上可分为油气富集带(油环)、油气侵出带、原状地层,厘清了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机理;利用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Modul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MDT)验证了井壁油环的存在。基于岩心饱水、饱油及饱水离心的核磁共振T_(2)谱体积弛豫谱与地层原油的核磁共振T_(2)谱长弛豫时间峰一致,确定了核磁共振T_(2)谱100 ms识别油层和水层的标准。该方法在储层流体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结果为利用核磁共振T_(2)谱识别复杂储层流体提供了借鉴。
曹志锋令狐松孟鑫白鹏孙正龙张凯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岩石物理实验流体识别
准噶尔盆地五八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低阻油层测井快速识别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准噶尔盆地中拐五八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油藏受岩性及构造双重控制,储层横向连片性差,各断块间地层水差异较大,无法形成统一的油层标准,给测井解释评价带来困难。通过近年来研究攻关,形成了电阻增大率法、电阻率与孔隙度曲线重合法两种低阻油层测井定快速性识别方法。利用此两种方法在该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通过老井试油陆续发现了多个小而肥的低阻油藏,效果显著。
杨星星张一军孙正龙刘洁梨于红果
关键词:侏罗系低阻油层
低渗油层五点井网水平裂缝直井产能计算方法
2016年
多层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以后,物性、含油性差的低渗油层成为主要挖潜对象,埋深浅的低渗油层人工压裂后容易形成水平裂缝,并且需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为此,分析了五点井网中椭圆水平裂缝诱发的渗流场的特点,综合启动压力梯度造成的压力损失、储层内的物质平衡关系以及压降叠加原理推导得到油水两相的产能计算公式。以长垣杏树岗油田未水洗的独立型表外储层为例,利用产能公式计算分析了五点井网压裂后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产油量、含水率以及采出程度等动态指标。研究发现:注采井距、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和初始含油饱和度对压裂水驱开发的产能影响很大;投产后平均单井产油量递减速度很快,扩大井距虽有助于减缓递减但明显降低了采出程度;区块主要的采出阶段是在较强/强水淹(含水率大于60%)时期,并且初始含油饱和度越小,这一时期采出的地质储量占比越大。
高大鹏高玉莹陈晨袁贺刘天宇孙正龙
关键词:低渗油层五点井网产能计算合理井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