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龙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式
  • 2篇微创
  • 2篇癌患者
  • 1篇蛋白基因
  • 1篇新术式
  • 1篇型胶原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引流静脉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三阴
  • 1篇三阴性乳腺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桥接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唐小龙
  • 3篇孟庆辉
  • 2篇郇金亮
  • 2篇孙浩博
  • 1篇汪大伟
  • 1篇潘华洋
  • 1篇张强
  • 1篇李林强
  • 1篇马直勉
  • 1篇黄雄
  • 1篇欧阳亮
  • 1篇李洪君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EA mRNA在大肠癌患者微转移早期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 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 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 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 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欧阳亮李洪君唐小龙张强孟庆辉
关键词:大肠癌外周静脉引流静脉微转移CEAMRNA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郇金亮高庆佳唐小龙易宜吴凯铠黄雄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
混合痔手术治疗技术新进展被引量:58
2015年
痔(Haemorrhoids)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或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尽管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人群,但是手术治疗却适用于大部分严重病人,比如外剥内扎术就被视为治疗IV度痔的金标准。痔的手术治疗有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PH和TST等新型手术方式也逐渐被应用于III痔的治疗中,这些手术方法的目的是纠正痔疮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基础,具有微创、痛苦小的特点,但往往复发率较高。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痔的外科治疗效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混合痔的外科手术技术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唐小龙马直勉孙浩博孟庆辉
关键词:手术治疗微创
痔治疗的临床进展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痔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II度以上有症状的痔,手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关于有症状痔最佳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在继续,无论是非手术治疗、传统的痔切除术还是痔的微创手术,都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之中。临床医生总希望能够找到一项理想的具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痛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痔的非手术治疗、有创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为痔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孙浩博汪大伟唐小龙潘华洋李林强孟庆辉
关键词:微创手术治疗新术式
不同术式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常规暴露式甲状腺切除术与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术联合环甲间隙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治疗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Ⅰ~Ⅲ级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暴露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术联合环甲间隙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甲状旁腺素(PTH)、血清Ca^(2+)水平、免疫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TH及C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略有升高,CD4^(+)/CD8^(+)上升。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较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暴露式甲状腺切除术相比,精细化的甲状腺被膜解剖术配合环甲间隙暴露喉返神经后,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更优,其对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吴凯锴郇金亮唐小龙陈俊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功能喉返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