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莉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卒中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皮...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性
  • 1篇训练护理
  • 1篇压疮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7篇吴伟莉
  • 1篇钱朝霞
  • 1篇颜顺荣
  • 1篇骆嵩
  • 1篇王立金
  • 1篇路信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淮海医药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萨提亚模式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本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同时予以萨提亚模式干预,共6周,每周1次,每次2 h,于实验前(0周)、中(3周)、后(6周)采用HAMA评定焦虑程度,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评定人际关系。结果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3周及6周后HAMA得分[(15.91±6.04)分、(11.31±6.59)分]较对照组[(20.28±8.45)分、(19.22±8.23)分]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评分方面,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SADS/IRI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周及6周后,观察组SADS/IRID得分[(10.56±2.84)分、(9.50±2.57)分/(12.31±2.15)分、(12.16±3.03)分]相比对照组[(14.16±2.65)分、(13.66±2.57)分/(17.41±2.90)分、(16.38±4.00)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能够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的人际关系,促进回归社会及家庭。
吴伟莉葛琼路信陈莹莹余祥王立金骆嵩
关键词:脑卒中后焦虑人际关系
丹参多酚酸盐局部外敷对压疮模型组织中SOD及NO的影响
2019年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局部外敷压疮模型后,压疮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NO(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以期丰富压疮临床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丹参多酚酸盐低、中及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建立左后肢压疮模型,分别压迫6 h后再解压6 h,再压迫及解压,反复循环,24 h时结束。造模结束后,实验组给予低(10 mg/kg·d)、中(20 mg/kg·d)、高(40 mg/kg·d)剂量丹参多酚酸盐局部外敷,一天剂量分为早晚两次给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作局部外敷,直至7 d后使用颈椎脱臼法杀死大鼠,收集压疮组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测试SOD及NO浓度的变化。结果对比于对照组,模型组中SOD含量显著下降,NO出现升高;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中高剂量处理的实验组比模型组中SOD含量出现明显升高,而NO显著下降,其中以高剂量组比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起到改善微循环、抗氧化作用,促进疮面修复。
吴伟莉杨宇娟余祥韦东梅葛琼李昱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SODNO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皮下注射及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皮下硬结、局部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杨宇娟伍丽吴伟莉王雪梅徐善玲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集束化护理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脑梗塞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50例接受脑梗塞常规护理设为参照组,另外50例接受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设为观察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肢体功能(Fugl-Meyer与STEF)评分(87.14±4.92)分、(81.14±6.06)分,腕关节背伸角度(39.69±6.32)°,肘关节伸展角度(136.82±10.27)°,膝关节屈曲角度(102.25±18.0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0.98±7.98)分,生活质量评分(84.14±6.47)分,均高于对照组80.00%、(79.78±4.65)分、(72.05±6.24)分、(32.15±6.06)°、(129.25±10.22)°、(90.58±18.65)°、(72.36±7.54)分、(78.25±6.36)分(χ^(2)或t=3.177~7.688,P<0.05)。结论在脑梗塞护理中,给予患者科学、有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改善。
孙琳琳吴伟莉于维娜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肢体功能
急性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运用阿替普酶(alteplase)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科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溶栓全程各阶段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溶栓全程各阶段注重患者护理衔接,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阿替普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各阶段的联合护理对提高溶栓效果极为重要。
吴伟莉颜顺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3 d、第14 d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评估该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吞咽困难组35例与无吞咽困难组125例。对可能引起吞咽困难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吞咽困难组与无吞咽困难组在年龄、吸烟、合并基础疾病、进食时间、食物类型、牙齿缺失、进食依赖、病灶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合并基础疾病、多发性病灶、进食依赖、进食时间(≥30 min)、食物类型(固体)以及牙齿缺失(≥6颗)是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因素较多,应该加强早期评估,提高对高危患者的重视,给予适当的干预。
余祥吴伟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护理干预
miRNA-21在胸腔积液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了解miRNA-21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45例(肺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各15例)、良性胸腔积液15例。每例取13 mL新鲜胸腔积液提取mi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胸腔积液中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OC曲线评价miRNA-21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miRNA-21表达水平(7.46±1.16)高于良性组(6.1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8.15±0.74)、肺腺癌组(8.08±0.78)、小细胞肺癌组(8.10±0.66)与良性组(6.16±0.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NA-21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曲线下面积0.977,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86.70%。结论:miRNA-21高表达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标志物。
李昱吴伟莉钱朝霞
关键词:胸腔积液MIRNA-21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