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 作品数:7 被引量:1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快速城镇化区域用地扩张模拟的规划约束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挖掘规划要素对于用地模拟的影响程度,为科学预知快速城镇化区域用地状况和城乡规划编制提供依据。采用基于决策向导(Decision Wizard)的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CA-Markov)的综合模型,以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2013年和2016年Landsat影像为例,分别对有无规划约束下的用地状况进行模拟,探讨不同类型的规划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合理预测研究区未来用地状况。结果显示,规划约束下模拟的Kappa系数为80.62%,表明规划要素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建设用地扩张沿交通线发展明显,面状规划要素主要体现在对建设用地发展的限制中;研究区未来建设用地将继续大幅扩张,需要调整现有规划方能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
- 刘瑾田永中田永中张雪倩田林刘旭东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 我国耕地休耕研究回顾与现状分析——基于可视化文献分析法被引量:3
- 2019年
- 耕地休耕有助于耕地休养生息、恢复地力,实现真正的"藏粮于地"。随着耕地休耕制度的探索实行与休耕区域试点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对耕地休耕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分析探索国内耕地休耕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工甄别后的共计199篇有关耕地休耕的文献进行梳理,分别从发表时间、基金来源、关键词频、研究机构、文献内容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明,耕地休耕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就目前国内研究现状而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相对局限单一,研究成果的质量、规范化、内容多样性等方面亦有待提升。
- 田林田永中刘瑾
- 关键词:休耕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
- 近10年中国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5
- 2017年
- 空气污染是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2005—2015年全国86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综合运用全局自相关法、层次聚类法、空间插值法以及重心迁移模型,从年度、季节和月份3个时间尺度上探讨了近10年来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空气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变化规律。从年际变化上看,空气质量逐年好转趋势明显;从季节变化上看,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春秋次之,冬季最差;从月份变化上看,空气质量呈现出显著的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规律。(2)全国空气质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和分异规律,表现为"北重南轻、东重西轻"的空间格局。其中,京津冀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山东、河南属于长期高污染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区属于常年优良区。近10年全国空气质量整体虽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污染仍在加重,期间污染范围从整个华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向京津冀地区集中,空气污染分布模式从集中连片分布变成零星分布。(3)近10年全国空气质量重心以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主,表明东部和北部地区部分省份的空气污染程度较全国其他省份严重。(4)研究结果揭示了近10年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异规律,可为寻求污染治理办法提供理论参考。
- 肖悦田永中许文轩吴晶晶田林刘瑾
-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间自相关空间插值
- 快速城镇化区域城镇用地扩张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深入研究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模拟用地扩张,对了解区域未来用地状况、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3期Landsat影像,采用基于决策向导的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CA-Markov)的综合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过去6年间研究区的用地类型时空转化特征进行分析,模拟研究区用地状况并采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检验,利用经过验证的限制条件和因子模拟研究区未来的用地格局.结果显示:基于决策向导的CA-Markov模型对模拟城镇用地扩张具有可靠性,模拟精度可达80.62%;研究区未来建设用地将继续大幅扩张,调整现有规划增加建设用地以及提高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方能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
- 刘瑾田永中田永中张雪倩田林刘旭东
- 关键词:MARKOV模型
- 城镇用地扩张模拟的模拟与分析
- 刘瑾田永中田林张雪倩万祖毅刘旭东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 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36
- 2017年
- 以2015年华北地区71个主要城市的AQI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交叉验证评估不同空间插值方法,选择克里金指数模型生成华北地区的AQI栅格数据;然后分析区域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讨论了降水、风向、风速及地形对AQI的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找出对AQI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经济因子,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对AQI及社会经济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QI的几种插值方法中以克里金指数插值法精度整体最优;AQI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AQI明显高于夏季;华北地区整体污染较重,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降水、风和地形与AQI关系密切,当降水量大于10 mm时,对AQI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QI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风速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偏北风向是造成空气污染南移和扩散的主要原因;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阻塞污染物向西和向北扩散,导致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地区污染加重;社会经济因子中,工业对AQI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民用汽车保有量、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
- 许文轩田永中肖悦江汶静田林刘瑾
- 关键词:空气质量
-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分析被引量:44
- 2018年
- 大气污染因影响人类健康、制约国家发展而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2016年中国361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法分析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探讨空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污染等级上看,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和轻度污染天气居多。(2)从时间变化上看,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呈现出"夏低冬高,春降秋升"的"U"型月变化规律。(3)从空间变化上看,全国空气质量整体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由非采暖区到采暖区、由欠发达到发达区逐渐加重的态势,其中,京津冀、山东半岛和黄河中游属于高污染热点集聚区,而南部沿海、青藏和云贵高原属于低污染冷点集聚区。(4)从全国层面上,人口集聚、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对大气污染的恶化具有推动作用;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城市绿化的提高则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从区域层面上看,绿地覆盖率对各地大气污染呈不同程度的负向改善效应;人口密度、能源消耗、第二产业占比和民用汽车拥有量对各地大气污染呈不同程度的正向加重效应;而科技支出占比和人均GDP对各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寻求污染治理办法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肖悦田永中田永中刘瑾许文轩刘瑾刘旭东
- 关键词: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