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冬

作品数:8 被引量:23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制造业
  • 4篇技术引进
  • 3篇全球价值链
  • 3篇装备制造业
  • 3篇价值链
  • 2篇要素禀赋
  • 2篇要素禀赋结构
  • 2篇中国制造业
  • 2篇中国装备制造
  • 2篇中国装备制造...
  • 2篇实证
  • 2篇禀赋
  • 2篇外商直接投资
  • 2篇技术进步
  • 2篇国制
  • 1篇引进外资
  • 1篇隐含
  • 1篇生产率
  • 1篇实证检验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6篇重庆大学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8篇刘冬冬
  • 5篇王亚飞
  • 4篇董景荣
  • 3篇黄凌云
  • 1篇谢会强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经济统计学(...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球价值链嵌入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吗被引量:44
2018年
本文结合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低端锁定效应及GVC升级理论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框架,实证检验了GVC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GVC嵌入程度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GVC关联以及深度参与型的GVC嵌入方式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GVC嵌入地位与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呈U型关系,中国制造业只有实现了高端环节升级,提升GVC嵌入地位才能有效提高行业碳生产率; GVC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向GVC中高端攀升和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谢会强谢会强黄凌云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碳生产率
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董景荣刘冬冬王亚飞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要素禀赋结构
行业特征、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证检验被引量:25
2017年
在要素禀赋匹配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耦合行业特征与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理论上,单一静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动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和自主研发对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表现程度依次增加。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对技术选择模式与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对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选择模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刘冬冬董景荣王亚飞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要素禀赋结构
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双向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30
2018年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在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间存在互动效应事实的基础上,测度了不同细分行业的互动发展水平,并结合技术进步路径与全球价值链演进模式的交互特征,实证考察了技术进步路径对双向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自主研发这三种技术进步路径直接抑制了中国双向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发展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分工形式和治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直接抑制效应。具体而言,垂直专业化分工、层级型治理模式能够改善技术引进的抑制效应;混合驱动模式、生产非一体化能够改善模仿创新的抑制效应;购买者驱动模式、产品内分工能够改善自主研发的抑制效应。此外,中国双向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发展水平还受物质资本、制度质量和行业规模等因素影响。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并重战略背景下,基于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演进模式、要素禀赋和行业特征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将有利于提升该行业的双向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黄凌云刘冬冬谢会强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被引量:29
2017年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受到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即只有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越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路径才能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此外,将制造业分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还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在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中的作用,在引进FDI和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应积极培育自身竞争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体系,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此外,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和引进政策在不同制造业行业中的执行效果,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黄凌云谢会强刘冬冬
关键词:技术引进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阐述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用产业集聚指数衡量产业集聚强度,同时选取了4种主要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了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集聚强度对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显著不同且存在区域差异;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且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以基尼系数作为产业集聚强度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
董景荣王亚飞刘冬冬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联立方程模型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文章运用2003 年~2011 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 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但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则不适宜运用国外技术引进来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表明,企业规模对经济增长起正面影响,技术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而经济外向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董景荣刘冬冬王亚飞
关键词: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技术引进抑或自主创新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运用2004~2015年中国分地区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区域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区域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经济效率存在地区异质性。整体上,国内技术引进对中国区域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国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表现为显著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能够通过国内技术引进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而西部地区应该选择国外技术引进的方式。此外,制度质量、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外贸依存度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性。本文对不同地区选取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升区域经济效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朱小艳王亚飞刘冬冬
关键词:自主创新经济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