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替罗非班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型心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瑞替普酶
  • 1篇凝血
  • 1篇凝血状态
  • 1篇染病
  • 1篇微循环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介入

机构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何家富
  • 2篇吴校林
  • 2篇李彬
  • 2篇赵玉勤
  • 2篇朱锐
  • 1篇陶红
  • 1篇刘文卫
  • 1篇陈瑜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赵玉勤何家富李彬吴校林朱锐刘文卫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血栓抽吸
湖北省某县6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识别危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南漳县人民医院收治6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60例确诊患者中,病情进展的患者均有高血压、肥胖或糖尿病等基础病。重型、危重症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1周均有明显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与轻型、普通型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1周重型、危重型CRP较入院时上升,而轻型、普通型则呈下降趋势,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性居多,流行病学史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RP、肺部CT是较敏感可靠的监测指标,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
王芳吴砚龙何家富朱正永尹松楠袁启明彭佳林余光勇陈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核酸
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冠脉微循环相关指标差异、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b及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酶原(Fig)、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活性(PLG)。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4、24小时ST段下降幅度、AUC大于对照组,QTd间期短于对照组,PI强于对照组,到达酶峰时间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4h观察组TT、PT、APTT、Fb长于对照组,血清D-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ig、AT-Ⅲ、PC和PL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有利于缺血心肌血流供应的恢复,减少心肌损伤和梗死面积。
赵玉勤何家富李彬朱锐吴校林陶红
关键词:老年微循环凝血状态瑞替普酶替罗非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