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雪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浮游
  • 6篇浮游动物
  • 5篇鄱阳湖
  • 4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湖泊
  • 2篇碟形
  • 2篇水期
  • 2篇水位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休眠卵
  • 1篇演替
  • 1篇英文
  • 1篇指示生物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评价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8篇聂雪
  • 7篇秦海明
  • 2篇金斌松
  • 2篇欧阳珊
  • 1篇吴小平
  • 1篇舒凤月
  • 1篇王超
  • 1篇王文娟
  • 1篇秦海明
  • 1篇刘雄军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枯水季节赣江近岸水洼与浅滩中浮游动物的群落差异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水洼与邻近浅滩中浮游动物群落是否存在差异,于2015年1月22日和3月1日,选择赣江南昌段的3个水洼和邻近浅滩采集浮游动物,对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水洼与浅滩中水环境因子及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使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和群落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y,ANOSIM)对暂时性水洼及邻近浅滩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排序。1月和3月共发现浮游动物44种,轮虫有30种,占总捕获数的68%。枝角类和桡足类各有7种,分别占总捕获数的16%。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大于1000的优势物种有5种,分别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1月份水洼的水深、电导率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浅滩(P<0.05),浅滩的水温、p H、溶解氧、浊度和总磷含量略高于水洼。3月份水洼的水深、p H和总氮含量略高于浅滩,浅滩的溶解氧、浊度和总磷含量较水洼高,水温和电导率在2种水体中非常接近。1月份水洼中浮游动物的密度(7.90 ind./L)和生物量(7.78μg/L)均低于浅滩(9.34 ind./L,19.03μg/L),3月份水洼中浮游动物的密度(24.27 ind./L)和生物量(332.14μg/L)均高于浅滩(22.86 ind./L,146.10μg/L)。浅滩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大于水洼。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仅1月份水洼与浅滩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显著差异(P=0.067),可大致划分为2个:水洼群落和浅滩群落。3月份由于水位上涨,研究的水洼与赣江河道处于连通或半连通状态,2种生境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无�
余文生詹文荣聂雪胡旭仁潘莹秦海明舒凤月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浅滩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渔民根据湖泊水位季节性涨退变化,利用人工闸门控制子湖水位进行捕鱼的一种渔业方式。研究分析了"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管控鄱阳湖区"堑秋湖"渔业活动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堑秋湖"捕鱼期间(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1月4日),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子湖——大湖池的敞水区设置了7个采样点进行了8次浮游动物定性、定量采集和分析。研究共发现浮游动物77种,其中轮虫53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14种。在"堑秋湖"捕鱼过程中,浮游动物物种数随水位的连续下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多样性指数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物种的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前节晶囊轮虫和中华窄腹剑水蚤的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广布多肢轮虫、广布中剑水蚤、长额象鼻溞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水位、电导率、水温、溶氧、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均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溶解氧是最强的影响因子。此外,根据"堑秋湖"鱼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推测,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在"堑秋湖"过程中,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水体理化因子发生了不同变化。浮游动物的种类和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浮游动物的密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受溶解氧、氨氮和水位的影响。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
聂雪胡旭仁刘观华金斌松秦海明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鄱阳湖
南昌月亮湖夏季浮游动物昼夜垂直分布及迁移特征
2016年
2013年8月1日19∶00至2日18∶00,通过间隔1 h的定量采样,研究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月亮湖中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月亮湖共发现浮游动物20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3种;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48.27%、15.75%和11.11%。浮游动物主要类群和优势物种的Morisita指数均大于1,说明月亮湖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呈聚集分布。密度垂直分布和平均滞留深度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昼夜差异明显,夜间(19∶00-05∶00),浮游动物先聚集于月亮湖中层,01∶00后逐渐迁移到表层;白天(06∶00-18∶00),浮游动物逐渐从表层向中层和底层迁移;主要类群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迁移均表现为夜间上升、白天下降、傍晚再上升,轮虫和桡足类的迁移幅度小于枝角类。优势种剪形臂尾轮虫和无节幼体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为夜升昼降,至傍晚再上升;迈氏三肢轮虫昼夜垂直分布差异显著(P<0.05),但昼夜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水温、p H值和溶解氧对月亮湖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和迁移活动有显著影响。
胡旭仁聂雪兰志春金斌松秦海明
关键词:浮游动物迁移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解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物指示法评价子湖水质状况,于2012至2016年的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次年1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子湖泊——沙湖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定量采样调查,计算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并通过多样性指数法、指示生物法和生物指数法对沙湖的水质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30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有97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物种共有15种,其中轮虫有9种。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评价沙湖的水质状况,结果显示五年调查期间沙湖的水质均处于清洁-中污水平,夏季丰水期的水质最好,春季水质最差。通过指示生物法评价,发现沙湖水质一直维持在寡污和中污之间,夏季水质良好,春季和冬季水质较差。采用生物指数法(Q值)对沙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同样显示沙湖的水质在夏季丰水期最好,处于寡污-中污状态,未发生富营养化。
聂雪胡旭仁刘观华秦海明JIN Binsong
关键词:浮游动物指示生物水质评价鄱阳湖
鄱阳湖丰水期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为了解鄱阳湖夏季丰水期水位剧烈波动过程中浮游动物的群落演替特征,2012年夏季鄱阳湖水位剧烈波动期间,于6月24日、7月7日和8月27日当水位下降且接近17.6 m时,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个浅水碟形湖泊设置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65种,其中轮虫52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多为营浮游生活的广温性和嗜温性种类。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示3个月之间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7月份浮游动物密度(1030.17±68.18个/L)显著高于6月份(325.16±41.60个/L)和8月份(203.79±24.91个/L);6月份浮游动物的生物量(0.56±0.04 mg/L)显著低于7月份(1.22±0.11 mg/L)和8月份(0.99±0.11 mg/L)。基于浮游动物多度的聚类分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图均揭示夏季3个月份的浮游动物可区分为明显的3个群落:6月群落、7月群落和8月群落。蒙特卡罗检验发现水温、电导率、浊度和溶氧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相关(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6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7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水深和电导率、浊度和溶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3个月均为优势物种的盖氏精囊轮虫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水温、pH、溶氧呈负相关(P<0.05)。夏季水位波动过程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在时间上(月份之间)发生明显演替,呈现轮虫密度逐渐降低,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水位波动引起环境因子的改变,从而对浮游动物的群落演替产生了重要影响。
吕乾胡旭仁聂雪欧阳珊王超秦海明
关键词:浮游动物水位波动鄱阳湖
鄱阳湖南矶湿地碟形湖泊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
2020年
碟形湖作为鄱阳湖的子湖,孕育了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而关于鄱阳湖碟形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较少,于2017年1,4,7,10月对鄱阳湖3个碟形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7科31种,其中软体动物最为丰富,14种,节肢动物12种,环节动物最少,5种。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曲旋沼螺(Parafossarulus anomalospiralis),粗腹摇蚊属(Pelopia sp.),羽摇蚊属(Chironomus sp.)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3个湖的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5.78±11.73)ind·m-2和(46.29±11.83)g·m-2,其中战备湖密度最高为(92.67±29.18)ind·m-2,东湖生物量最高为(70.20±51.32)g·m-2。冬季的密度与生物量最高,夏季多样性指数最高。功能摄食类群中刮食者比例最高,撕食者比例最低,RDA分析显示总氮、叶绿素a、电导率和浊度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孙威威李科秦海明刘雄军吕乾聂雪聂雪欧阳珊吴小平万松贤
关键词:底栖动物多样性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群落对水位变动的响应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成部分,处于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中间环节,在湖泊初级生产力转化和传递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受五...
聂雪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位变化鄱阳湖
文献传递
枯水期鄱阳湖子湖轮虫休眠卵空间分布特征(英文)
2018年
为了研究枯水期鄱阳湖子湖泊轮虫休眠卵空间分布的差异,于2015年1月份,在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南深湖和白沙湖2个子湖泊进行取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轮虫休眠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在洲滩植被区、泥滩区和积水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逐渐减少。南深湖植被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最高,为(3.34±1.28) ind./cm3,茭白中密度高达5.45 ind./cm3。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趋势为:挺水植物>洲滩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不同水深区轮虫休眠卵的分布不具有明确的规律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轮虫休眠卵的密度与底泥的软硬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泥质越软,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越低。
秦海明晏俊伟聂雪聂雪王文娟
关键词:轮虫休眠卵鄱阳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