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2篇小肠
  • 2篇CT影像
  • 2篇肠道
  • 1篇性别
  • 1篇虚拟平扫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纤...
  • 1篇抑郁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肠脂垂...
  • 1篇生活质量

机构

  • 8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8篇王俊
  • 2篇李辉
  • 2篇刘焱
  • 2篇王艳
  • 1篇周豪
  • 1篇马超
  • 1篇王水
  • 1篇龚国杰
  • 1篇孟塬
  • 1篇牛伟亚
  • 1篇张迎
  • 1篇赫晓磊
  • 1篇王佳

传媒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预测卒中后抑郁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担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价值。方法 以31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CSVD总体负担与PSD的独立相关性,并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87例患者(27.4%)发生PSD,调整年龄、糖尿病、空腹血糖、卒中分布和高血压后,CSVD总体负担(OR:1.297,95%CI:1.104-1.583,P=0.012)和NIHSS评分(OR:1.185,95%CI:1.079-1.376,P=0.007)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总体负担预测PSD的AUC为0.780(SE:0.029,P <0.001,95%CI:0.723-0.837)。最佳截断值为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和66.5%。结论 CSVD总体负担具有应用于PSD预测的潜力。
张迎周豪马超王俊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位患者在双源CT上行小肠造影检查,共3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kV/140kV,将双能量扫描2组数据(140kV,100kV)调入Dual-Energy后处理软件。利用Liver-VNC选项卡,调整融合比例为100%得到碘分布伪彩图,测量碘图中肠道肿瘤原发病灶与腹部区域淋巴结的碘值;选取Mono Energetic选项卡对其进行能谱曲线分析。比较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得到所有数据后,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个样本t检验比较3组图像的碘值及能谱曲线斜率,若有统计学差异,再采配对t检验两两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5例肠道肿瘤患者中,原发灶25个,共发现腹部区域淋巴结5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21枚。原发病灶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碘含量分别为(1.544±0.302)mg/mL、(2.157±0.505)mg/mL、(1.355±0.254)mg/mL,曲线斜率分别为0.683±0.374、0.553±0.120、0.710±0.351,三者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之间仅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间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患者小肠造影的检查中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对肠道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王俊王水王艳李辉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小肠
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检查诊断的6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先后进行常规CT、MSCT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常规CT和MSCT诊断效果,并分析MSCT影像特征。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检出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者有53例(88.33%),MSCT的阳性检出率73.33%(44/60)及阳性诊断符合率83.02%(44/53)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更相近,且显著高于常规CT的51.67%(31/60)、58.49%(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的53例患者中,低度危险者占25例,中度危险者占16例,高度危险病变者占12例,MSCT对低、中、高危险度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4.00%(21/25),81.25%(13/16),83.33%(10/12),高于常规CT的64.00%(16/25),50.00%(8/16),58.33%(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3例确诊患者中,通过MSCT检查发现,患者主要发生病变的部位在胃部、小肠和结肠直肠,肿瘤直径根据其病变的危险程度不一,肿瘤形态根据其病变的危险程度原来越不规则,强化方式是否均匀与危险度密切相关。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过程中,MSCT检查手段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其影像特征可以帮助患者准确预测其病情的危险度,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检查方式。
李晶晶王俊刘焱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
CT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4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中,包括急性阑尾炎17例、胆囊炎20例、憩室炎21例、腹痛待查36例。通过CT扫描检查,发现位于回盲部区23例、结肠肝曲11例、乙状结肠区38例、升结肠区10例、降结肠区12例。肿块位置大部分位于结肠旁,其形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情处于早期患者26例,进展期48例,恢复期20例。患者处于进展期存在附近肠壁轻度增厚、周围系膜条索状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及小肠伴受压的分别为23例、38例、19例及18例,处于早期与恢复期的患者周围组织器官没有显著的异常情况。给予所有患者相对应的抗炎治疗,腹痛症状在1周内消除。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中12例分别在1个月和3个月后再次行CT检查,并与初次检查的图像进行对比。1个月内复查者无明显变化,而3个月后复查则表现不同程度的病灶缩小、消失。结论:经过有效的CT影像技术诊断,对于治疗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诊断治疗效果。
王俊
关键词:影像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影像技术
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诊断过程中运用C T影像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观察组运用CT影像技术诊断,对比两组各分期诊断准确性及总体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准确性均为100.00%,对Ⅰ期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7.83%与对照组的95.65%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运用CT影像技术与磁共振检查方式都可以有效诊断出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提升诊断准确性,在实际诊断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式,进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保障。
王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股骨头坏死
CT影像组学可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024年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的2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划分为无纤维化组(n=137)和合并纤维化组(n=73)。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应用Shukun Radiomics V94软件自每张CT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内提取不同的CT影像组学特征。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147)和验证集(n=63),通过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建立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提取的1227个定量影像特征参数通过LASSO降维筛选后共保留了23个具有预测性能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1、0.789、0.792、0.735;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4、0.733、0.751、0.703。结论 通过CT影像组学特征辅助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赫晓磊王俊王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双源CT虚拟平扫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5位患者在双源CT上行小肠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 k V/140 k V),调入后处理软件中的Liver VNC选项卡,获得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将其与真实平扫图像进行对比。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及客观评分,主观评分由2名医生采用双盲法评分,客观评分在3个序列的图像上选择感兴趣区,分别记录下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及真实平扫的病灶、肝脏、肌肉、脂肪的平均CT值,以及由机器产生的噪声,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同时记录下三期扫描的总辐射剂量及去除平扫剂量之后动、静脉增强两期扫描的总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以上图像平均CT值、SNR、CNR。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辐射剂量。结果:35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7~83岁,未见明显异常16例,慢性结肠炎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肿瘤切除术后2例,肠息肉3例,脂肪瘤2例,结肠恶性肿瘤3例,肠系膜纤维瘤1例,回盲部肿物1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灶、脂肪、肌肉虚拟平扫的CT值小于真实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虚拟平扫的CT值大于真实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的标准差低于真实平扫,而SNR、CNR高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图像主观评分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虽然虚拟平扫的主观评分要低于真实平扫,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质图像率达71.8%。双能两期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三期扫描的24.8%。结论:在患者小肠造影的检查中,双能CT的虚拟平扫图像可以用作基准的密度测量及传统平扫的替代,省去常规增强前扫描,大大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王俊李辉刘焱王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不同性别的肛门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差异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的肛门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1例肛门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肛门直肠测压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通过Wexner和Vaizey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运用肛门失禁生活质量评分系统(FIQL)或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不同性别患者中有过盆腔放疗或低位直肠切除术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中,94.3%的女性和50.0%的男性有外括约肌功能受损,42.3%的男性和71.4%的女性有内括约肌功能受损,男性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直肠敏感性下降多见。Wexner评分≤9分时,女性FIQL评分结果低于男性(P<0.05),在Wexner评分>9分时,除了生活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显示男性得分高于女性(P<0.05)。EQ-5D评分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焦虑和抑郁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EQ-5D指数表明,女性的健康状况明显比男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ox回归分析显示,Wexner评分、性别、年龄、焦虑或抑郁都是肛门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是影响肛门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男性,生活质量的测量应该作为病情评估和治疗的一部分。
龚国杰牛伟亚孟塬艾尼瓦尔.巴高王俊许婧
关键词:肛门失禁性别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