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亮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絮体
  • 2篇混凝
  • 2篇混凝效果
  • 1篇有机物
  • 1篇渔船
  • 1篇时空索引
  • 1篇搜索
  • 1篇索引
  • 1篇天然有机物
  • 1篇柠檬
  • 1篇柠檬酸
  • 1篇维数
  • 1篇相似性搜索
  • 1篇混凝剂
  • 1篇分布式
  • 1篇分布式计算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腐殖酸
  • 1篇ZETA电位

机构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3篇梁亮
  • 2篇俞文正
  • 2篇徐磊
  • 1篇王彤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天然有机物对混凝效果影响机制及絮体特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混凝是降低水体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了解天然有机物的存在对混凝效果及絮体特性产生的影响.实验以PACl25作为混凝剂来模拟含有一定量天然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质腐殖酸或柠檬酸配水的水处理混凝过程.分析了混凝过程中这两种有机物的存在对絮体颗粒大小、分形维数、Zeta电位和水中剩余铝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中腐殖酸、柠檬酸浓度的增加,絮体颗粒的大小及其成长速率、Zeta电位以及分形维数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腐殖酸质量浓度从0 mg·L-1增加到10 mg·L-1、柠檬酸浓度从0μmol·L-1增加到7μmol·L-1,破碎前絮体大小分别降低34.2%、53.1%;絮体Zeta电位从10 mV左右分别下降到-10 mV及-2.5 mV左右;絮体成长速率分别下降了42.6%、77.5%;分形维数分别降低了0.08和0.094),表明有机物占据了微絮体表面从而导致絮体活性及致密性的降低;而在此有机物浓度范围内溶液中剩余铝的浓度却不因絮凝能力的下降而变化.
徐磊俞文正梁亮王彤
关键词:混凝腐殖酸分形维数
面向轨迹分析的渔船航行大数据索引及查询算法研究
渔船轨迹大数据是促进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这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提升我国渔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对实现渔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渔船航行轨迹数据的分析在航线冲突碰撞预警,捕捞强度预测等方面的运用对渔业资源生产的科学化...
梁亮
关键词:时空索引相似性搜索分布式计算
柠檬酸对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不同混凝剂(Al2(SO4)3、Fe2(SO4)3、PACl25)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大小的测定,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柠檬酸浓度对3种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3种混凝剂混凝过程中生成絮体的速率和粒径大小都在逐渐降低,但3种混凝剂受到抑制的程度不同:对于硫酸铝,当n(柠檬酸)/n(Al)=0.1时,混凝20min内没有絮体生成;对于硫酸铁,仅当n(柠檬酸)/n(Fe)=0.05时,絮体就不再生成;而当n(柠檬酸)/n(Al)=0.5时,PACl25絮体仍能很快地形成.不同的pH值下柠檬酸对混凝效果的抑制程度也不同:对于硫酸铝,pH=6时生成絮体最大,pH=8时没有絮体生成;对于硫酸铁,pH=5时产生絮体的情况和pH=6时相似,而pH=7时絮体消失;而对于PACl25,絮体大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在7~9之间).另外,通过对Zeta电位的测定可知,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3种混凝剂的Zeta电位都在降低,但降低的速率不同:硫酸铁>硫酸铝>PACl25,这与絮体粒径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致.
梁亮俞文正徐磊
关键词:柠檬酸混凝剂ZETA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