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旭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医药
  • 2篇海南黎族
  • 1篇学法
  • 1篇医药特色
  • 1篇益智仁
  • 1篇月经
  • 1篇月经不调
  • 1篇中成药
  • 1篇四物
  • 1篇四物汤
  • 1篇四物汤加减
  • 1篇桃红四物汤
  • 1篇桃红四物汤加...
  • 1篇中医
  • 1篇中医学
  • 1篇祛风
  • 1篇祛风法
  • 1篇外治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研

机构

  • 8篇海南医学院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8篇杨旭
  • 5篇谢毅强
  • 3篇孙涛
  • 3篇陈应奇
  • 2篇刘英莲
  • 1篇刘涛
  • 1篇马天鹏

传媒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南黎族藤灸技术简述被引量:1
2022年
藤灸技术为海南黎医秘技,虽疗效显著,但因社会科学快速进步及自身局限性等原因,目前受到的社会关注及现代研究报道较为缺乏。藤灸作为一种海南黎族特有的外治技法,是以用《黎医三元六道气脉图》和《藤灸口诀》为指导、海南黎族地区特色藤类植物制成的灸具,通过对人体腧穴和特定位置施灸,防治颈、肩、腰腿、关节痛等病症及慢性疾病,且全程并无皮损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本文仅对海南黎族藤灸技术和近年来有关研究作简单介绍,旨在传承与发展黎族医药与藤灸技术,启发更多藤灸现代优势治疗病种及方向思考。
张广娜符艺乐王献姜子祥侯方惠姚明月杨旭李凯陈应奇符致坚谢毅强
中成药贯黄感冒颗粒抗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治疗感冒用中药贯黄感冒颗粒体外抗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活性。方法:将中药贯黄感冒颗粒溶解于纯水,经0.22微米滤器过滤后制成贯黄感冒颗粒水溶液。以环盐酸吗甲吡嗪酸(cyclopiazonic acid,CPA)为阳性对照药物,利用CCK-8法测定贯黄感冒颗粒水溶液对Hep-2细胞的细胞毒性。在对细胞最大无毒的浓度下,测定贯黄感冒颗粒对RSV的抗病毒效果。结果:贯黄感冒颗粒的半数致死浓度(TC_(50))为0.647 mg/mL,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014 mg/mL,治疗指数(TI)为46.21。贯黄感冒颗粒在RSV感染Hep-2细胞后0、2、4、6、8 h给药,结果表明贯黄感冒颗粒具有显著的抗RSV效果。结论:贯黄颗粒在体外培养细胞体系检测下对RS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吴悦杨旭孙涛刘涛
关键词:抗病毒活性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黎族医药特色与发展现状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为调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黎族医药的特色与发展现状,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和石碌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上山识药及走访民间黎医等方式,了解当地黎族医药的特色与发展现状,探寻黎族医药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由于多数民间黎医暂无合法身份从事医疗事业,致使黎族医药的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黎族医药应用范围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当地百姓的健康,也对现代医疗体系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因此,独具特色的黎族医药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保护与发展黎族医药健康已经是刻不容缓。
陈晓璐罗紫莹杨添淇石鹏伟胡治军张朝翔张琳张帆帆谢毅强杨旭
关键词:黎族医药
基于补肾祛风法的益智仁-防风药对及其拆方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存活率及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基于补肾祛风法使用药对益智仁-防风及其拆方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存活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补肾祛风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KD)及益智仁-防风药对的配伍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HK-2细胞分为空白组(NG)、高糖组(HG)、空白血清组(HG+NS),益智仁-防风药对组(HG+Y-F)、益智仁组(HG+YZR)、防风组(HG+FF)、卡格列净组(HG+CA)。干预24小时后,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NLRP3、IL-18及IL-1β炎症因子指标。实验结果由GraphPad Prism 9.0统计分析。结果HG组与NG组比,HK-2细胞存活率降低、炎性指标升高(P<0.05),HG组与HG+NS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NS组与HG+Y-F、HG+YZR、HG+FF及HG+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比,HG+Y-F、HG+YZR、HG+FF及HG+CA组HK-2细胞存活率高(P<0.05),HG+Y-F组与HG+CA组的HK-2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明显(P>0.05),与HG+YZR、HG+FF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对于IL-18、NLRP3、IL-1β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HG+Y-F组与HG+YZR组、HG+FF组差异明显(P<0.05),HG+Y-F组与HG+CA组比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基于补肾祛风法使用益智仁-防风药对可提高高糖诱导下的HK-2细胞的存活率并降低炎症反应,益智仁-防风针对了DKD肾虚兼风的病机,两药合用体现了中药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
王献蒋欢王菲昌红全芮凯马天鹏赵靖宇刘畅杨旭肖曼谢毅强李凯
关键词:拆方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的方法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该院接诊的94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复方维甲酸霜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桃红四物汤的中医加减疗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褐斑面积、月经不调症状评分分别为(1.95±0.68)cm2、(1.82±0.64)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法治疗黄褐斑伴有月经不调,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相比西医治疗可更好地祛除黄褐斑,调节月经。
孙涛杨旭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黄褐斑月经不调
P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选择我校2014年9月—2015年9月进行《中医学》学习的学生240名,根据教学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每组各120名。观察对比两组学生《中医学》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以及对教学方法满意程度。结果显示:PBL教学组《中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优良率为88.33%,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68.33%(P<0.05)。PBL教学组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为向临床提供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合格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孙涛杨旭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医学教学效果
海南黎族传统医药特色简述被引量:5
2022年
海南黎族传统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海南黎族地方医药志的文献整理及深入黎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对海南黎族医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主要展示海南黎族传统特色医药文化,探讨海南黎医药疗法及用药特色,其有利于人们对黎族医药的认知和认可的提升,以及利于黎族医药的创新。
姜子祥黄旨涵涂笑微刘英莲杨旭陈应奇李凯谢毅强
海南省黎族医药传承现状调研
2023年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传统黎医药技术传承现状,分析黎医药传承及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法及网络问卷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法走访昌江县霸王岭地区、保梅岭地区及五指山市水满乡地区,采访当地多名知名传统黎医,了解黎医药技术的传承现状;通过网络问卷调研法,向校内外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并限制IP填写次数,以了解以海南医学院中医类专业在读医学生为主体的海南省医学类高校中医类专业在读学生群体对黎医药的了解程度。结论 黎医分布偏远散在,诊疗环境落后、收入水平偏低,影响黎医坚持从业;黎医仍以家传为主,加之无文字记载,难以形成完整有效的传承体系;大众对黎医黎药认知度不高,缺乏民族医药文化宣传及以海南医学院中医类专业在读医学生为主体的海南省医学类高校中医类专业在读学生群体对黎医药的了解程度较低等传承现状及发展障碍。结论 黎医药现阶段面临的传承与发展的诸多障碍应当被重视,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黎医药良性传承与发展。
姜子祥陈应奇吴维炎楼津廷李林泽杨旭刘英莲李凯黄旨涵谢毅强
关键词:问卷调研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