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昀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单环刺螠
  • 1篇牙鲆
  • 1篇早期发育
  • 1篇生殖
  • 1篇生殖腺
  • 1篇生殖周期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卵巢
  • 1篇脑垂体
  • 1篇发育
  • 1篇垂体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张志峰
  • 2篇邵明瑜
  • 2篇李昀
  • 1篇刘建国
  • 1篇张全启
  • 1篇王航宁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牙鲆脑垂体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010年
垂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相关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牙鲆的脑垂体发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孵化后1d仔鱼的间脑下方可见一实心细胞团,于孵化后3d迁移至间脑后方的漏斗体下,与来自漏斗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结合共同形成脑垂体,前者形成腺垂体,后者则主要形成神经垂体。孵化后8d腺垂体分为中间部(Pars intermedia,PI)和外侧部(Pars distalis,PD)两部分。孵化后14d腺垂体分化为前外侧部(Rostral pars distalis,RPD)、中外侧部(Proximal pars distalis,PPD)和PI共3部分,为"前后型"脑垂体。稚鱼变态期间及变态完成后的幼鱼,各部分从"前后型"排列开始向"背腹型"排列转变。孵化后14d的牙鲆仔鱼中,PPD细胞多呈强嗜酸性,至变态完成后一直是PPD的主要细胞;PI靠近神经纤维的细胞呈强嗜碱性。孵化后42d的牙鲆幼鱼RPD中,与神经垂体相邻的少量细胞呈嗜碱性,而其下方细胞则呈嗜酸性。根据成体牙鲆激素分泌细胞的染色特征对上述各细胞类型进行了推测。
邵明瑜张志峰刘建国李昀张全启
关键词:牙鲆脑垂体发育组织学
单环刺螠生殖腺的发生及雌体的生殖周期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生殖腺的发生、卵巢的结构及其年周期变化。结果显示:3.5cm幼螠中,原始生殖细胞迁至后肠管壁外的结缔组织膜处,并数个集群与该处的体细胞共同构成性腺原基;至4cm幼螠,性腺初具雏形;随着个体的生长和成熟,构成卵巢的细胞不断增殖,于虫体尾部后肠腹侧形成长条形膜状的卵巢,外周为卵原细胞,中央为结缔组织,其两端分别与后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根据卵巢的组织学和体腔液中雌性生殖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单环刺螠的卵巢发育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单环刺螠生殖腺为低等的定型类型,其卵巢成熟期较生殖期早半个月。
李昀王航宁邵明瑜张志峰
关键词:单环刺螠卵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