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甾醇
  • 2篇脱胶
  • 2篇米糠
  • 2篇米糠油
  • 2篇谷甾醇
  • 2篇Β-谷甾醇
  • 1篇益生菌
  • 1篇诱导性
  • 1篇脂肪酸
  • 1篇志贺菌
  • 1篇溶剂提取
  • 1篇色谱
  • 1篇水酶法
  • 1篇水酶法提取
  • 1篇酸法
  • 1篇酸笋
  • 1篇损失率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砖茶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昭通学院

作者

  • 5篇李俊杰
  • 2篇李罗明
  • 2篇李珂
  • 1篇蒋立文
  • 1篇黄亚芳
  • 1篇莫玉花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50℃、pH 4.8、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4(g/mL),该条件下的得油率为33.95%,提取率为50.67%。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7.22%,其中油酸含量达50.31%,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亚麻酸含量为0.27%。
黄亚芳李罗明李俊杰李珂
关键词:响应面法水酶法脂肪酸
酸笋中益生菌的筛选及对痢疾志贺菌诱导性腹泻型肠炎的调控作用研究
自然发酵依然是益生菌获得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螺蛳粉”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来源,酸笋产业备受人们关注,酸笋也被誉为“乳酸菌库”。但目前对于酸笋源乳酸菌的开发利用还鲜有报道。由志贺氏菌感染的细菌性肠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李俊杰
关键词:酸笋益生菌痢疾志贺菌
高γ-谷维素、β-谷甾醇米糠油的提取及精炼工艺研究
米糠是稻谷加工成大米产生的副产物。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大国,据统计每年我国大米加工过程产生的米糠有1300~1400万吨。而米糠中的油脂含量为15%~23%,与大豆中脂肪含量相当,因此,米糠是一种重要食用油原料。而作为天然...
李俊杰
关键词:米糠溶剂提取米糠油脱胶Β-谷甾醇损失率
文献传递
手筑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20年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手筑茯砖茶“发花”(发酵)和干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GC-IMS联用技术结果表明,样品发花和干燥阶段44种小分子(C3~C10)挥发性组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发花过程手筑茯砖茶中挥发性组分不断增多,与第0天作参比,发花前4 d差异不明显,到第8天差异明显,8 d后变化趋势趋于缓慢;干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随干燥时间延长而增多。采用HS-SPME-GC-MS技术进一步对样品中挥发性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检测出7类共57种C8~C15有机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及醚类。发花和干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含量和种类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以草木青辛气为特征气味的萜烯类含量和种类不断减少,以果香、药香、菌香为特征气味的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物质含量及种类不断增多,最终茶样的气味特征表现为含药草香、木香、花果香的“菌花香”。GC-IMS与HS-SPME-GC-MS 2种技术的结果呈现一定差异性,GC-IMS检测出的大部分为小分子且含量低的成分,而HS-SPME-GC-MS技术检测出的多为大分子且含量较高的成分,但挥发性组分变化总趋势与GC-IMS的结果保持一致,含气味挥发性组分的变化与感官评审结果基本符合,且内容上扩大了样品中挥发性组分考察范围,说明此2种技术的结合能够弥补各自的局限,更加全面反映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情况。
李俊杰徐元昊陈梦娟邓高文吴凯蒋立文
关键词:挥发性组分茯砖茶
米糠油酸法脱胶工艺及对γ-谷维素、β-谷甾醇损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磷酸脱胶法对米糠毛油进行脱胶,考察了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脱胶温度、脱胶时间对米糠毛油脱胶率、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添加量0.15%、水添加量5.0%、脱胶温度65℃、脱胶时间40 min的条件下,米糠毛油脱胶率最高,为91.13%,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损失率相对较小,分别为12.22%、5.99%;脱胶后油中磷含量为22.07 mg/kg,脱胶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脱胶前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脱胶前降低了1.6个百分点,而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比例约1.09∶1,变化微小。
李俊杰李珂莫玉花李罗明
关键词:米糠油脱胶磷酸Β-谷甾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