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德志

作品数:36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油茶
  • 10篇油橄榄
  • 10篇核桃
  • 5篇山核桃
  • 5篇果实
  • 4篇ABEL
  • 3篇有机肥
  • 3篇甜柿
  • 3篇青皮
  • 3篇嫁接
  • 3篇嫁接苗
  • 3篇CAMELL...
  • 2篇低温胁迫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优树
  • 2篇油茶品种
  • 2篇油橄榄产业
  • 2篇有机质
  • 2篇育苗

机构

  • 36篇湖北省林业科...
  • 5篇黄冈师范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湖北鑫榄源油...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林学会
  • 1篇湖北省黄冈市...
  • 1篇湖北耀荣木瓜...

作者

  • 36篇姜德志
  • 15篇邓先珍
  • 15篇程军勇
  • 10篇杜洋文
  • 8篇王瑞文
  • 8篇徐永杰
  • 4篇黄发新
  • 3篇姜德志
  • 3篇李金柱
  • 3篇郑京津
  • 3篇王代全
  • 2篇徐春永
  • 2篇杜拾平
  • 2篇黄颖
  • 1篇涂炳坤
  • 1篇龙伟
  • 1篇周席华
  • 1篇向珊珊
  • 1篇李琳玲
  • 1篇张青林

传媒

  • 7篇湖北林业科技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经济林研究
  • 4篇中南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中国果业信息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生物资源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橄榄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在医药、生态、园林绿化等方面具有较强开发应用潜力。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中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育种及栽培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育种工作进程缓慢、栽培技术未成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下一步应加强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育种群体综合测定、建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中国油橄榄育种及栽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王瑞文王瑞文郑京津黄颖
关键词:油橄榄种质资源育种栽培技术
基于ISSR标记的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109个种质材料为试材,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分子标记(ISSR)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研究了这109个油茶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及亲缘关系分析,并构建了其进化树关系。结果表明,(1)从4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3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23条引物共扩增出48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3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79%;(2)应用NTSYS2.10e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109个油茶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从0.61到0.93;(3)油茶种质资源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在0.735时,可将109个油茶种质材料划分为11个类群。类群I包括79个种质材料,该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75处又可划分为7个亚类群,且这些油茶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由聚类分析划分的油茶类群来看,这些油茶材料的遗传背景又比较复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可为油茶主产区的品种资源开发、基因资源保存、后期品种审定及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姜德志姜德志肖贤程华程华张雪花程军勇
关键词:种质资源
湖北省油茶研究进展报告被引量:14
2016年
湖北省是我国油茶北部中心产区,也是最早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示范推广的地区。本文依据大量文献记载和调查数据,对湖北省油茶栽培历史与资源培育情况、科技支撑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油茶科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针对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提出了建议。
程军勇邓先珍周席华周席华郑京津杜洋文
关键词:油茶
基于图像数据的核桃成熟度智能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图像数据的核桃成熟度智能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得到核桃果实图像;根据核桃果实图像获得S分量饱和度的直方图;根据核桃果实图像的S分量饱和度的直方图得到任意一个像素点的成...
徐永杰姜德志黄发新徐雅雯王瑞文
十堰市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2024年
【目的】了解十堰市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性状、含油率、脂肪酸组成成分等品质,筛选出最适宜十堰市发展的油橄榄主栽品种。【方法】以十堰市郧阳区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肉率、鲜果含油率、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等19个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油橄榄果实性状差异较大。单果质量0.86~4.41 g,单核质量0.17~0.84 g,果肉率79.50%~90.10%,果实纵径15.32~24.11 mm、果实横径9.98~17.99 mm,果形指数1.28~1.54,干物质含量33.60%~39.50%,蛋白质含量2.84%~8.13%,鲜果含油率12.28%~16.9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2.07%~85.05%,油酸含量71.30%~77.80%,亚油酸含量3.12%~8.96%,亚麻酸含量1.08%~1.39%,棕榈烯酸含量1.11%~2.86%,顺-11-二十碳烯酸0.21%~0.37%,饱和脂肪酸含量15.00%~18.00%,棕榈酸含量12.50%~15.50%,硬脂酸含量1.34%~2.66%,花生酸含量0.26%~0.44%。油橄榄果实性状间共有19组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表型性状指标间相关性较高,而脂肪酸组成成分间性状相关性较低。主成分分析抽提出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4个主成分特征值累积贡献率为93.225%,由此可将油橄榄鲜果19个果实性状指标简化归纳为表型因子、油品成分因子、饱和脂肪酸因子和产油因子。最后根据隶属函数算法求出十堰市7个油橄榄主栽品种综合评价值,得分在0.3066~0.7504;综合评价由高到低的品种分别是‘鄂植8号’‘莱星’‘皮削利’‘皮瓜尔’‘柯基’‘城固32’‘云台’。【结论】‘鄂植8号’‘莱星’‘皮削利’‘皮瓜尔’果实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可作为重点品种在当地推广培育。
姜德志王瑞文杜拾平王洪涛韩士斌
关键词:油橄榄果实综合评价
一种鲜核桃保鲜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鲜核桃保鲜桶,包括:桶体、制冷器、气调口、桶盖,所述桶体内的下部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所述桶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独立的核桃放置腔和装配腔;所述制冷器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制冷器的冷风口与所述核桃放...
徐永杰徐春永姜德志王其竹王代全邓先珍
文献传递
鄂东大别山区油茶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为筛选出鄂东大别山区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对位于鄂东大别山区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的28株油茶实生单株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单株的冠幅产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等性状指标,选取冠幅产量、单果重、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等12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油茶品种选育技术的相关标准筛选出HQ-3、MF-46和QY-1053个油茶实生单株,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82693、0.80718和0.80524,高于其他单株。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筛选出的3个油茶优良单株4年平均冠幅产量、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的要求,宜作为优良单株开发利用。
姜德志程军勇杜洋文殷兴东
关键词:油茶优良单株经济性状
完全甜柿良种‘阳丰’被引量:2
2019年
‘阳丰’是从日本引进的完全甜柿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40 g,丰产性好,种子少,品质上等,抗逆性强,耐贮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适宜在湖北省甜柿产区栽植。
程军勇邓先珍罗正荣姜德志杜洋文张青林丁晓凤
关键词:甜柿良种
中国主产区油茶在湖北地区花期物候的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来自中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花期物候的观测,将花期物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明显分为三大类:早花类、中花类和晚花类。早花和中花类型油茶品种(无性系)的盛花期持续时间明显早于晚花组,授粉期间受低温霜冻影响较晚花组可能要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经济性状好、抗性好的油茶对于提高湖北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湖北油茶造林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姜德志程军勇杜洋文邓先珍
关键词:花期物候盛花期
赤霉素浸泡对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2年
采用每天称重的方法观测薄壳山核桃种子的吸水特性;观测不同浸泡处理对薄壳山核桃种子发芽率以及发芽后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子浸泡过程中,吸水大致经过快速吸水期(0~1 d)、缓慢吸水期(2~12 d)、平缓吸水期(13~30 d)、吸水停滞期(31 d后);清水中浸泡1 d后进行催芽,发芽最早。清水浸泡7 d后催芽利于种苗的生长,胚根长、胚根直径、胚芽长、胚芽直径分别达到8.93 cm、4.22 mm、7.11 cm、2.81 mm;赤霉素浸泡处理对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赤霉素浸泡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降低,浸泡30 d后催芽发芽率仅为25.33%。赤霉素浸泡促进了薄壳山核桃种苗的增粗生长,浸泡7 d后催芽胚芽直径达到3.37 mm。
肖之炎汪芳玲韩梦壮汪杨段艺璇姜德志徐永杰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赤霉素种子萌发生长发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