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婷婷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性细胞
  • 1篇粘附
  • 1篇粘附因子
  • 1篇替罗非班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间
  • 1篇细胞间粘附因...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术
  • 1篇可溶性
  • 1篇可溶性细胞
  • 1篇可溶性细胞间...
  • 1篇给药
  • 1篇给药途径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 1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作者

  • 1篇朱记法
  • 1篇张由建
  • 1篇张晓
  • 1篇吴婷婷

传媒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AMI患者PCI术后sICAM-1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探讨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选择AMI直接PCI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不给予替罗非班;B组PCI术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C组PCI术中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静脉滴注36h;分别检测三组术前及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较术前高,而B、C两组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行PCI术的AMI患者应给予替罗非班,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粘附反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效果与给药途径无关。
吴婷婷张晓朱记法张由建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