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顺市吸毒人群HIV与肝炎病毒及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李庆平杨昌伦戴乾王俊黄丽陈荣杨孝敬彭江滕小艳元康刘琳
- 关键词:静脉注射吸毒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
- 安顺市吸毒人群HIV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安顺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分别于2004-2006年调查戒毒所内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和行为方式,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在调查的1471名吸毒者中,有静脉吸毒史者596人,在静脉吸毒者中HIV检出率为6.71%。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吸毒与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其OR、(95%CI)、χ2、P值分别为6.12、(5.29、6.95)、33.48、P<0.005,2.68、(1.92、3.44)、9.52、P<0.005。结论安顺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且共用注射器具行为及不安全性行为较为普遍。
- 李庆平陈荣黄丽滕小艳元康鲁德贵王国芳
- 关键词: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安全套
- 安顺市1997-2006年HIV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安顺市1997-2006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了解安顺市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的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1998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几乎每年均有HIV阳性报告,至2002年大幅度上升,2002年报告的HIV阳性数是前5年的2.8倍;2005-2006年监测发现的HIV阳性者276例,是2004年以前8年累计发现数(121例)的2.28倍。1997-2006年,共检测26 832人份,检出HIV抗体阳性397例,阳性检出率为1.48%。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别占80.35%、19.65%,主要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结论安顺市艾滋病的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缓艾滋病在安顺的流行速度。
- 李庆平陈荣黄丽滕小艳元康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
- 362例麻风病患者家内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 2017年
- 目的:对贵州省麻风病高流行区黔西南州、安顺市2010~2015年新复发病人家内接触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及分析,为麻风病防治监测及病人早发现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麻风病患者及家内接触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家内接触者发病特点。结果:黔西南州、安顺市2010~2015年新复发麻风患者362例,共344户,其中56户为麻风病多发家庭,有明确家庭内传染源的占同期发现病例数的21.55%;家内感染者发现方式以主动发现为主;多菌型(MB)麻风患者家内接触者中发病明显高于少菌型(PB)麻风患者家内接触者(P<0.05)。结论:麻风患者的家内接触者仍是贵州省今后麻风监测中需关注的重点人群;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在麻风高流行地区对早期发现麻风家内感染者仍有其重要意义。
- 王颖李进岚赵廷方元康王梅
- 关键词:麻风
- 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检测麻风患者和家庭接触者PGL-Ⅰ抗体水平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Ⅰ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的PGL-Ⅰ抗体水平。结果:麻风患者中PGL-Ⅰ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5%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Ⅰ阳性和BⅠ阴性患者的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GL-ⅠⅠg 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张信辉杨梨丽杨琴赵廷芳杨昌明戴乾元康翁小满温艳Anouk.van HooijPaul CorstjensAnnemieke Geluk赖雅芳付云李进岚
- 关键词:麻风
- 贵州省新发麻风病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低流行状态下新发麻风患者特征,为今后发现更多早期麻风患者,有效降低2级残疾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场一对一的调查,并将患者调查问卷和病案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2-2018新发的387例麻风患者中,男281例,女106例,男∶女=2.65∶1,14岁及以下患者占4.13%,平均延迟期为43.80个月。周围神经受损主要有尺神经311例(80.36%)、腓总神经176例(45.48%)、耳大神经125例(32.30%),皮损主要有麻木98例(25.32%)、红斑95例(24.55%)、脱眉85例(21.96%)。MB型占75.50%,MB∶PB=3.07∶1,通过比较,麻风的不同型别在性别、年龄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但少数民族患者的MB型显著性高于汉族(P<0.05),有明确传染源的MB型患者高于不明传染源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期在2年内且无疾残的早期患者为220例(56.85%),以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的早期患者为主(70.59%)。不明传染源的患者2级残疾比明显高于有明确传染源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迟期越长,残疾情况越严重。94.44%的14岁及以下患者均有明确的传染源接触史。结论近年来贵州省新发麻风以多菌型为主,且每年都有儿童患者被发现,仍有局部流行风险,患者延迟诊断情况较严重,急待提升医务人员识别早期麻风能力和患者接触检查质量,实现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
- 杨琴李进岚赵廷方元康王世震
- HIV核酸定量检测在“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中的应用和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HIV核酸定量检测在“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HIV/AIDS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普定县人民医院开展“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探索,对HIV初筛有反应血液进行院内核酸定量试验,并将HIV初筛有反应血液送至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体确证试验,将院内检测结果与复核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核酸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同时对“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开展前后抗体初筛有反应到抗体确证或核酸定量试验结果的时间间隔、抗体初筛有反应到接受cART时间间隔、30天内接受cART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新检测发现的HIV抗体初筛有反应就诊者血液进行核酸定量检测,结果>5 000拷贝/mL占比为94.97%(189/199),≤5 000拷贝/mL占比为4.02%(8/199),≤5 000拷贝/mL后期经随访均为阳性,未检出占比为1.01%(2/199);将HIV初筛有反应血液送至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结果阳性197份,阴性2份;院内检测结果与复核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总符合率为100.00%(199/199);核酸定量检测的灵敏度较好,为95.94%(189/197),特异度为100.00%(2/2);“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开展前后新报告病例抗体初筛有反应到抗体确证或核酸定量试验结果中位时间由8天缩短至1天、抗体初筛有反应到接受cART中位时间由16天缩短至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开展前后新报告病例30天内接受cART比例由68.00%提升至99.49%(196/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HIV核酸定量检测在“艾滋病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中的应用,HI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HIV感染诊断的可行性得到了有效验证,可以显著缩短HIV/AIDS患者从检测到治疗的时间,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 杨涛杨孝敬刘亦菲姚仁敏周彦君杨金星杜仕林黄家艳周顺林元康蔡毅媛王应刚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