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林业厅科研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理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低温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若干生理特性影响初报 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在南京自然降温过程中质膜相对透性、渗透调节物含量、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乐东拟单性木兰叶片叶绿素总量与月平均温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质膜透性不断增大;可溶性糖含量与月平均最低温度呈显著相关,游离脯氨酸、POD活性总体呈现低温诱导的规律,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余燕华关键词:乐东拟单性木兰 自然低温 生理学特性 抗寒性 河津樱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河津樱外植体的最佳消毒处理方法,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探讨不定芽诱导、芽苗增殖及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河津樱外植体先用70%的酒精预处理15s,再用0.1%Hg Cl2溶液消毒9min效果最佳,存活率可达74.67%;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组合为B5+6-BA 0.9mg/L+IBA 0.1mg/L,诱导率达94.00%;芽苗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合为:B5+KT 0.6mg/L+6-BA0.8mg/L+IBA 0.1mg/L,增殖系数达3.05,芽苗平均高度2.53cm;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2MS+NAA 0.4mg/L+IBA 0.1mg/L+活性炭1.0g/L,生根率达91.56%。建立起的河津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以满足河津樱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需要。 陈剑勇 余燕华 周俊新 俞群关键词:不定芽 增殖 武夷红樱组培快繁关键技术 2023年 组培快繁技术可有效提高武夷红樱(Cerasus campanulatavar.wuyiensis)种苗繁殖速度。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武夷红樱外植体诱导、芽苗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红樱外植体初代培养最佳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1.5 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91.33%,平均芽高1.92 cm;芽苗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KT 1.0 mg/L+NAA 0.3 mg/L,增殖系数3.06,芽苗平均高度1.90 cm;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WPM+NAA 0.5 mg/L+IBA 0.4 mg/L,生根率92.73%,平均根条数达4.54条。建立起的武夷红樱组培快繁生产技术体系可为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武夷红樱优质种苗的市场化推广。 陈剑勇 余燕华 周俊新 俞群关键词:增殖 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杉木一代林(FCF)、连栽二代林(SCF)及连栽三代林(TCF)土壤真菌的数量与种类、真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的数量与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中的土壤真菌主要优势门类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且不同林分之间土壤的优势真菌门类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土壤真菌优势门类相对丰度逐渐降低;采用多个指标评价不同代数杉木林土壤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得到不同代数杉木林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大小顺序为FCF>SCF>TCF;通过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真菌优势门类的RDA分析得到,真菌优势门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严绍裕 傅成杰 余燕华 钱叶会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高通量测序技术 福建山樱花果用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6 2018年 为拓展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anulata(Maxim.)Yu et Li]单纯园林观赏用途,筛选出花果两用的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调查筛选,感官评价宜食性较好的"Yanping1号"和"Zhangping2号"两个品种,其感官评价得分分别为10分和9分,其果实特性测定其结果表明前者在糖度、酸度及果长指标与市场樱桃供应的品种没有明显差异,果宽和单果质量略小一些;后者各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仍具有较好的可食性。种子通过常温、低温、和变温育苗实验表明,种子变温贮藏后次年1月催芽萌发育苗的发芽率高,移栽后生长势优势显著。 钱永平 吴承祯 吴承祯 周俊新 余燕华关键词:福建山樱花 选种 感官评价 育苗 发芽率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高职人才育人模式 被引量:1 2024年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林业技术人才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力军[1]。然而,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的林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对林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服务林业基层意愿不强等问题,专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如何实现职业院校林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的耦合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林业职业院校林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作为福建省唯一的林业类高职院校,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办学机制创新为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政行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出一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人才培养新路径[3-4],通过大力培养林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严绍裕 余燕华 傅成杰 廖建国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 林业技术 生态文明建设 技术技能人才 育人模式 小叶青冈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群落11个主要优势种进行了生态位研究,测定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等生态位特征值.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小叶青冈、甜槠、木荷、弯蒴杜鹃、乌饭和深山含笑.小叶青冈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高(猴头杜鹃例外),表明它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易与生态位宽的树种形成共优群落. 林芳 黄梓良 虞祥忠 黄清山 钱永平 余燕华关键词:小叶青冈 生态位宽度 种群 生态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