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湿润指数
  • 1篇霜期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气候
  • 1篇气温
  • 1篇热量资源
  • 1篇作物蒸散量
  • 1篇无霜
  • 1篇无霜期
  • 1篇节气
  • 1篇华北平原
  • 1篇积温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贡献率
  • 1篇二十四节气
  • 1篇干湿气候
  • 1篇参考作物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姜会飞
  • 2篇胡琦
  • 2篇潘学标
  • 2篇乔宇
  • 2篇董蓓
  • 1篇王潇潇
  • 1篇何奇瑾
  • 1篇潘志华
  • 1篇邵长秀
  • 1篇赵海涵
  • 1篇尹紫薇
  • 1篇魏培
  • 1篇胡莉婷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961-2014年华北平原二十四节气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通过推算历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时间,利用华北地区6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每个节气期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0℃积温的线性变化趋势;基于春分、秋分日计算分析研究区各站点无霜期的终/始日与春分/秋分日差值和无霜期≥0℃积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最高为大、小暑节气,最低为小、大寒节气。无霜期由北向南递增,终霜日平均发生在春分节气,沿纬度方向由南向北推迟,初霜日平均发生在霜降节气,沿纬度方向由南向北提前。1961-2014年华北地区二十四节气内热量资源(气温、≥0℃积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冬春季的节气升温幅度大于夏秋季。雨水节气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增幅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大,分别为0.63、0.74和0.53℃·10a^(-1)。最低气温增幅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对气候增暖的贡献较大。近54a来研究区无霜期内≥0℃积温平均增加442.8℃·d。气候变暖同时延长了华北地区的无霜期,研究区无霜期气候倾向率平均为3.9d·10a^(-1),该变化由初/终霜日的变化共同作用引起,且春季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2.1d·10a^(-1))比秋季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1.9d·10a^(-1))更明显。
董蓓胡琦潘学标何奇瑾姜会飞乔宇王潇潇魏培赵海涵张熙庭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气温积温无霜期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2
2017年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_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_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_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_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_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
胡琦董蓓潘学标姜会飞潘志华乔宇邵长秀丁梦琳尹紫薇胡莉婷
关键词: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湿润指数贡献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