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勤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3D-CE-MRA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应用及临床指导意义
-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动态增强技术,获取婴幼儿血管瘤的瘤体范围和血供的显示状态,评估MRI影像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MR检查患儿44例,最大6岁,最小6天,临床诊断体表血管瘤.设备:PHILIPS ...
- 吕访贤吕顽陈深温海琴黄天勤
- 婴幼儿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特点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中对婴幼儿的专业护理方法。方法:67例婴幼儿扫描前给予药物镇静后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实施对镇静剂和钆对比剂两方面药物的监护。结果:67例患儿MRI平扫和增强,45例一次完成增强检查者,占67.17%,22例因药物镇静欠佳导致检查中断,占32.83%。所有患儿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对比剂渗漏,MRI图像清晰,增强效果显示良好。结论:注意MRI患儿的镇静和钆对比剂两种药物的反应,是确保小儿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成功的关键,也是小儿用药安全和检查安全的保证。
- 李燕奎吕访贤温海琴黄天勤吕顽
- 关键词:磁共振婴幼儿护理特点
-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 2022年
- CT增强扫描是当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类检查措施,可以针对诸多疾病进行诊断或是鉴别诊断,在CT扫描检查工作中占比50%左右。CT增强扫描过程中需要应用碘对比剂,对比剂渗漏则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当前该情况已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如何减少碘对比剂渗漏是目前护理学研究的热点。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自身情况、疾病类型、穿刺部位、护士工作能力、情绪以及留置针使用情况等,均能够导致碘对比剂出现渗漏率上升的情况.本文就碘对比剂渗漏的危害性、碘对比剂方案、渗漏程度分类、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综述。
- 李燕奎朱雪平蒋盛平黄天勤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渗漏
-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高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70 mgI/mL,低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00 mgI/mL,均进行低管电压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注入率、注射对比剂外渗率、不适感及检查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低浓度碘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低浓度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值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0.37)分vs.(4.32±0.36)分,P>0.05],且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图像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F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造影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总碘用量及碘注入率均少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上调,且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热感、疼痛感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Kappa检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碘对比剂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P<0.05),且低浓度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
- 李燕奎陈明东黄天勤朱雪平蒋盛平
- 关键词:碘对比剂低浓度肥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采取项目改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行CT增强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项目管理实施前的210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3月至8月项目管理实施后的2305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外渗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项目管理方案。对比两组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外渗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外渗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的对比剂外渗率及外渗程度、缩短外渗后肿胀和疼痛消退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保障患者的安全。
- 李燕奎宋仕芬蒋盛平黄天勤
- 关键词:CT增强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