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翔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5篇清代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2篇明代
  • 2篇明清
  • 2篇汉江上游
  • 1篇道士
  • 1篇道统
  • 1篇地方军事
  • 1篇地方军事化
  • 1篇地方社会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考察
  • 1篇地理学
  • 1篇地图
  • 1篇隐喻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植
  • 1篇战时

机构

  • 1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赵永翔
  • 1篇付恒阳
  • 1篇梁中效
  • 1篇李小燕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社神庙与日常秩序——以明清关中为例的考察
2018年
传统的汉人村社神庙,不但是村域社会中民众日常祈福禳灾的神圣空间,而且也是一个投射村治权力与道德秩序的微场域。明清时期的关中村社精英们借助对神庙的经营活动,确立了自身在熟人社区中卡里斯玛式的权威,并藉此建构起了可以主导乡土秩序的权力共同体。在国家权威"不在场"的背景下,村社共同体借助基层神明信仰文化氛围,实现了文化权力强化与村社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调适与自洽。
赵永翔
关键词:神庙村治
道俗共治:清代勉县武侯祠的经管模式
2018年
作为汉南区域正祀的勉县武侯祠,自清初以来一直受到官方管理和重点保护。乾隆年间,出于日常庙务打理之需,官方主动引入了留侯祠道教力量。嘉庆以来的战乱与水患对庙产造成巨大损坏,幸赖汉中府县各官极力维护和有德高道虔诚护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复兴。然道光至同治以来出现的奸人强占、不法道士私吞庙产等问题,再次使祠庙陷入困境。为此,官方又引入县域士绅群体参与管庙,从而使祠庙管理权在道士与士绅之间相互制衡,较好地解决了管庙主体身份一元化的弊端,有利于祠庙的发展。
赵永翔
关键词:道士士绅
《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评介
2018年
由王德基、陈恩凤、薛贻源、刘培桐四位学者合著的《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是一部半个世纪前的区域地理学旧著。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4位从重庆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而来的科学家,在汉中盆地进行了7个月的科学考察后,形成了研究报告。从1943年至1946年,报告在《地理专刊》陆续刊出后,在当时的地理学界反响极好,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地理学的标志性成果。然而在之后的半世纪里,这一重要科学成果因再未完整重刊,以及现代研究不断层累,而逐渐被时间湮没,但其科学价值与科学精神终究不可磨灭。2016年12月,原报告经张西虎、张显锋、熊黎明点校整理后,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赵永翔
关键词:地理考察汉中盆地区域地理学抗战时期
明清正祀的民间化——以三原县城隍庙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7年
明清时期的州县城隍庙,作为由官方掌控的地方正祀神庙,建置规整,地位尊崇,彰显着朝廷"治民事神"的施政理念。陕西三原县的城隍庙是明清县域社会中,正祀神庙管理模式转变的典型代表。在明清正祀民间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三原县城隍庙的日常管理由官方让渡于民间,最终使神庙成为由官府、士绅、教团三方共掌的神圣空间。这一过程与其说是县内各方力量在教化事务管理权上的博弈,不如说是朝廷正祀民间化的直观表现。
赵永翔
关键词:民间化
汉北岩疆:宁陕镇与清代秦岭治理被引量:1
2018年
宁陕镇是清代嘉庆年间设置于秦岭腹地的军事屏障,其前身为清初因袭明朝旧制而设置于此的五郎关巡检。清中叶乾隆年间,由于秦岭南麓移民数量剧增,清廷为应对移民管理而割五县之地设置五郎厅,后更名为宁陕厅。嘉庆以降,蔓延至秦岭南麓的白莲教起义,以及之后迭连发生的兵变与匪乱,使宁陕要隘的镇抚作用更加突出,清廷遂在宁陕厅基础上增设宁陕镇,并招抚流民,尝试军屯,进一步加强了该地的军事存在。宁陕镇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代秦岭的治理效果,促进了汉江上游地带局势的缓和。
赵永翔
关键词:汉江上游
尊经以明伦:明代儒学尊经阁的隐喻被引量:3
2015年
明代州县儒学的尊经阁作为地方文庙体系中的重要建筑,是由地方官府负责管理的公共性质图书收藏中心,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彰显着鲜明的国家意志色彩。尊经阁作为一地图书之府,是贮存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的藏书楼,既为朝廷官吏学习统治术提供知识支持,也为民间士绅宣扬儒家伦理纲常、施行教化提供文字参阅,发挥着"崇经范道,贮书讲学、育士抡才"的综合性功用。明中叶以降,在邪说诬经的大背景下,各种玩经、叛经、毁经的现象层出不穷,尊经阁早期那种设置在国家政治文化制度顶层设计框架上的儒学知识权威性承载者和引导者的神圣色彩逐渐消褪,逐渐沦为地方官的文教政绩和仅具物质外观的景观性建筑。
赵永翔
关键词:明代经学
论蜀道古地图研究现状及拓展
2020年
蜀道古地图作为重要史料,始终是蜀道研究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蜀道古地图研究关注度不高、整理工作落后、数字化及建库工作尚未开展等问题。研究发现,基于机构之间通力合作,能够推动蜀道古地图整理工作高效开展;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蜀道古地图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借助学科融合,能够形成立体化蜀道古地图研究态势;同时,加强蜀道古地图研究,也利于蜀道古地图资源活化和保护,深度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推动蜀道研究共享化、国际化和蜀道申遗工作开展。
李小燕梁中效付恒阳赵永翔
关键词:蜀道古地图数字化
清中期秦巴山区玉米种植及其影响
2015年
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赵永翔
关键词:清代玉米种植地方社会生态环境
晚清地方军事化中的节义塑造——以汉江上游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地方志中的节义人物是官方基于伦德扶持理念,而遴选出的可堪民风引领的人物。在晚清地方军事化的特殊时期,汉江上游各府县志书以契合朝廷教化旨意的政治语言,对作为主要书写对象的殉难官员、绅民、烈女等社会群体的本然形象予以悲情化再造,从而在意识引导层面上将官方与民间打造成为应对危局的命运共同体。相较于平常时期人物志移风易俗的用意,战后所撰的节义形象同时还是一种蕴含民心抚慰功用的文教善后工具。
赵永翔
关键词:汉江上游地方军事化
南山老林:清代秦岭南麓的林区治理与生态环境被引量:2
2015年
"南山老林"指的是生长在秦岭腹地,曾为清代整个秦巴山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自然林。在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大迁徙过程中,大量流民溢入秦岭南麓林区垦荒种山,尤其是在白莲教起义之后,清廷视南山老林为反叛势力匿迹藏身之渊薮,故对这一地区兵力难及之处的林木大加砍伐,同时招纳散处流民开垦居住。加之清中叶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更加促使民众深入秦岭腹地,使以往鲜有人迹的林区因为人的生存需要而被更大幅度地开发,由此衍生出了南山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社会与环境问题。
赵永翔
关键词:流民生态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