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宫颈麟癌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 本发明公开了影像技术领域的一种宫颈麟癌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后导入图像处理软件,由放射科医师医生A在不知道病理结果情况下对肿瘤区域进行逐层手动勾勒,再由医生...
- 王苏波毛小明蒋廷宠蔡剡军王国松杜鸣沈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放射科儿童检查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科儿童检查辅助装置,包括床板,床板顶端一端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块,头部固定块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床板顶端另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方形滑槽,两个方形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顶端均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
- 王苏波毛小明蒋廷宠蔡剡军王国松杜鸣沈强
- 肋骨骨折MSCT诊断不当原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总结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不当的原因,提高MSCT检查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资料。首次MSCT在骨折后1周内进行,并于创伤2周后复查。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说明两次(首次及复查诊断)诊断结果存在差异。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在已知复查骨折数目的前提下,分析首次MSCT骨折数目不同的原因。对其原因分三类,即漏诊、误诊及假阴性。结果:173例病患者中,首次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552处,复查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729处。两次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7.881,P<0.01)。复查MSCT诊断比首次多了213处,其中漏诊83处,占38.96%,误诊18处,占8.45%,假阴性112处,占52.58%。结论:MSCT诊断肋骨骨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仔细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随访复查。
- 江茜王国松林坚蔡剡军黄锦金
- 关键词:肋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臂丛神经成像评分、臂丛神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背景抑制评分,分析高分辨率MRI成像对不同年龄段BPI的预测价值。结果59例临床拟诊BPI病例中,MRI诊断为BPI 20例,其余正常。20例经MRI确诊BPI中,老年组7例和青中年组13例。老年组节前损伤2例(28.57%),节后损伤5例(71.43%);青中年组节前损伤5例(38.46%),节后损伤8例(61.54%)。两组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增强扫描、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序列平扫、DESS序列平扫和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且在干3、支5 DESS序列平扫、股6 DESS序列增强扫描及支5 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上,老年组臂丛神经成像评分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SNR、CNR由低到高依次为DESS增强、SPACE平扫、DESS平扫和SPACE增强(P<0.05),两组背景组织抑制评分比较,SPACE增强最高,其次为DESS平扫,DESS增强和SPACE平扫最低(P<0.05)。老年组DESS序列增强扫描的SNR、CNR以及SPAC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的SNR、CNR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与青中年BPI病人相比,老年BPI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SNR与CNR更低,MRI 3D 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内部信号改变,同时降低神经周围背景组织信号干扰,对于显示神经损伤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 蔡剡军王国松江茜黄锦金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
- 3D-DESS与3D-STIR-SPACE序列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显示中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dual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TIR-SPACE)序列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臂丛神经的显示价值。方法选取颈肩部外伤或上臂牵拉患者54例,分成4组行不同序列检查,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臂丛神经图像质量的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序列对臂丛神经的显示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4组序列显示能力结果:根段D组>A组>B组>C组,干段D组>A组>B组>C组,股段D组>B组>A组>C组,束段D组>B组>A组>C组,支段D组>B组>A组>C组;两两比较中,A组和B组的干段、A组和C组的股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ESS平扫序列臂丛神经根段、干段显示能力优于3D-STIR-SPACE平扫,股、束、支段差于后者;3D-STIR-SPACE增强臂丛神经各段显示能力均优于3D-DESS平扫、增强和3D-STIR-SPACE平扫;3D-DESS增强序列臂丛神经各段显示能力最弱。
- 王国松邵静松江茜蔡剡军黄锦金
- 关键词:臂丛神经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新近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加剧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间的差异。方法选取胸腰段新近压缩骨折患者PKP术65例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后均有磁共振成像检查资料,分成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两组,利用磁共振(FS-T2WI矢状位)图像进行Pfirrmann分级,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压缩骨折椎体(术椎)上、下两个椎间盘与非骨折椎体(非术椎)下单个椎间盘在FS-T2WI的磁共振Pfirrmann等级,对比手术前后同一患者同一椎间盘的Pfirrmann等级变化,最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相关机制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4例,年龄60~90岁。评估手术椎上、下椎间盘和非手术椎下椎间盘各65个,随访时间≤12个月组的术前后Pfirrmann分级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组术前后Pfirrmann分级对比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PKP手术后加剧邻近椎间盘退行性变机制较多,但对加速邻近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在术后时间长短上有区别,术后≤12个月没有明显加剧作用,对术后12个月后邻近椎间盘具有加剧退变作用。
- 王国松陈建德蔡剡军
-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磁共振成像
- 医院放射技术监管中的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放射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9年9月起在常规放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临床放射技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2019年2~8月为实施前,2019年9月~2020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放射设施管理质量评分、放射科综合管理评分。结果:实施后在工作流程、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剂量监测、影像监控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在防护管理、应急预案、档案管理、防护用品配置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放射科管理过程中,采用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科室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放射防护管理质量的提高。
- 蔡剡军蒋廷宠王国松
- 关键词:医院管理
- MSCT联合VR CPR在肋骨 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MSCT轴位5mm扫描联合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IK)在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周内临床有明确胸部外伤史患者106例,应用MSCT容积轴位5mm扫描,并对疼痛区的肋骨、肋软骨行VR、CPR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常规MSCT5mm轴位图像(对照组)与常规MSCT5mm轴位图像联合VR、CPR图像(观察组)进行分组诊断,排除完全性骨折.比较两组双侧不完全性骨折的根数、处数。结果106例患者中-,排除完全性骨折后,对照组发现125根(126处)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观察组发现204根(217处)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T轴位5mm扫描结合VR、CPR能显著提高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是有效而相对快捷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国松魏剑锋江茜蔡剡军黄锦金
- 关键词:轴位扫描骨折后处理技术
- 髌骨骨巨细胞瘤并邻近部位复发1例被引量:3
- 2018年
-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左膝肿痛,活动受限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剧烈疼痛,逐渐肿胀,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体格检查:浮髌试验阳性,无关节皮肤发红,其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于术后3.5年再次入院。主诉:左膝肿块伴活动困难16个月。现病史:患者入院前于外院诊断为左膝囊肿。3个月前囊肿表面破溃后,肿块增大明显。体格检查:左膝表面可触及5 cm×5 cm肿块.
- 蔡剡军王国松
- 关键词:髌骨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