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
-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妇分娩低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低体重儿(本文指小于胎龄儿,SGA)的影响因素,为妊娠期控制胆固醇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新生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将孕妇分为SGA组(44人)及非SGA组(1384人),采集孕妇分娩前静脉血,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收集孕妇年龄、身高、分娩孕周、方式、新生儿性别及体重等信息,并分析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为女性(OR=1.93)、分娩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OR=2.69),是娩出SGA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受母亲分娩前血清HDL-C水平影响,应重视妊娠期HDL-C水平的监测及控制。
- 蔡雪萍林立群黄秀敏黄秀敏王鸿梁成强叶明珠
- 关键词:孕期卫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新生儿出生体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体成分变化
- 2024年
-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三大供能营养素摄入量,分析体成分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进行筛查和评估,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饮食日记法等调查营养素摄入量,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结果105例患者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61.5±10.3)岁。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83.8%(88/105),营养不良发生率82.9%(87/105)。术前、术后能量摄入分别为(1646.1±321.5)、(1317.2±365.8)kcal(1 kcal=4.184 kJ),与目标量(1896.7±262.9)kca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3、8.29,均P<0.05)。术前患者体质量、肌肉量、骨骼肌、脂肪量、骨骼肌指数分别为(51.5±9.6)、(40.8±6.0)、(23.6±4.0)、(8.3±4.9)kg和6.7±0.8,术后为(50.0±9.1)、(39.8±6.0)、(22.8±3.6)、(7.8±5.2)kg和6.5±0.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9~10.61,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3.984,95%CI 1.433~11.080,P<0.05)及能量满足度(OR=0.053,95%CI 0.005~0.610,P<0.05)为骨骼肌量下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营养素摄入不足,体内肌肉和脂肪消耗加速。医护人员需及时对胃癌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加强个体化营养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 王鸿丁志杰叶雅芳林丽惠康丹丹袁雁平李蕾
- 关键词: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素
- 厦门市某医院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建档时招募孕妇入组,口服糖耐量实验后对GDM孕妇进行饮食指导,收集妊娠7~8周孕妇的静脉血及有关信息,检测血糖血脂水平;GDM组共471人,以同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共1767人。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水平并分析。结果GDM组年龄较大、孕前体质指数(pre-BMI)较高、经产妇比例较高、孕中期增重较多,孕早期血清空腹血糖水平(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产妇(≥35岁,OR=1.81)、孕前超重/肥胖(pre-BMI≥24kg/m^(2),OR=2.25)、孕中期增重较多(OR=1.12),以及孕早期FBG≥5.1mmol/L(OR=3.47)、TG≥1.7mmol/L(OR=2.24)、LDL-C≥3.4mmol/L(OR=1.76),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GDM发生,高龄、孕前超重、孕早期TG、FBG、LDL-C升高的孕妇应及早进行膳食管理。
- 蔡雪萍王晓燕林立群梁成强王鸿黄秀敏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保健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三级营养诊断分析
- 2023年
- 目的调查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为精准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01-01-2022-10-3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肠癌根治术的22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和综合评价等三级诊断的方法,调查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5.27%和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0.017;营养不良率分别为80.66%和6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P=0.018。与目标值比较,围手术期能量(t=8.517,P<0.001)及蛋白质(t=12.052,P<0.001)、脂肪(t=7.531,P<0.001)、碳水化合物(t=6.213,P<0.001)均摄入不足。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肌肉量及脂肪量等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患者血红蛋白降低(14.61±19.34)g/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8.72±10.76)g/L比较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1,P=0.009;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0.45±0.56)×10^(9) L^(-1),高于胃癌患者的(0.09±0.27)×10^(9)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7,P=0.008。胃癌患者贫血率从术前的38.71%增加至术后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0,P<0.001;结直肠癌患者贫血率从20.47%增加至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5,P=0.001。胃癌患者肌少症发病率从术前43.01%增加至术后52.69%,χ^(2)=1.745,P=0.186;肠癌患者从36.22%增加至42.52%,χ^(2)=1.056,P=0.304。结论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差,术后进一步恶化;2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变化各有特点。应及时明确三级营养诊断,加强个体化营养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 王鸿叶雅芳林丽惠林丽惠王振发李蕾
- 关键词:胃癌结直肠癌围手术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认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孕妇妊娠糖尿病认知水平、血糖控制的影响以及对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对185例妊娠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膳食管理和制订运动计划),观察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其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后,83.2%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满意,16.8%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感染、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地控制妊娠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减少妊娠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 梁成强潘妹霞王鸿
-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