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姗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面触发工具在药品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用于检测药品不良事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1)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0—12月500份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病历记录中可能存在的药品不良事件。结果在调查的500份住院病历中,39项触发器有25项触发器显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为459次。其中抗过敏应用药物项(编号:33)触发频次最多,71次,占15.5%。确定药品不良事件77次,涉及53例患者,ADE检出率为16.8%(77/459)。阳性预测值以血钾异常项(编号:7、8)较其他高,分别占34.8%和30.0%。不良事件伤害分级集中在"轻微伤害"与"中度伤害"级别。结论全面触发工具在防范药品不良事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尚待完善。
- 边原闫峻峰杜姗刘心霞张敏陈岷吴越
- 关键词:药物毒性药物评价药物不良反应
- Beers标准2015版在住院老年患者不适当用药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3月年龄≥65岁老年患者住院医嘱,以2015版Beers标准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共收集患者7 793例,其中涉及Beers标准收载药物病例6 452例(82.80%);在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病例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为质子泵抑制剂(49.60%),其次为胰岛素(16.15%)和中短效苯二氮类药物(13.74%)。435例次老年患者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中,以心力衰竭、失眠、痴呆或认知功能受损患者居多,分别占37.5%、17.9%、17.2%。老年患者慎用药物累计出现4 637例次,其中以血管扩张药提示居多。非抗感染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病例中,≥3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联合应用病例216份,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ASIDs)与糖皮质激素的病例187份,分别占45.3%、39.2%。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非抗感染药物的相关病例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在肌酐清除率<30 m L·min-1的病例出现最多,分别占34.4%和28.2%。结论本院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潜在风险的意识还有待提升,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边原蔡璐璐龙恩武周杨林杜姗申青陈珵苟梦秋颜婷
- 关键词:住院老年人
- STOPP/START标准2014版在住院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的心血管系统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5月年龄≥65岁老年患者住院医嘱,以2014版STOPP/START标准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66例,男性140例(52.6%),女性126例(47.4%),平均年龄(75.3±7.3)岁,疾病诊断数平均为(6.1±3.3),且超过5种者占62.8%;出院带药数平均为(5.0±3.3),其中超过5种者占54.0%。老年患者常见或重要的合并症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分别占总样本的58.6%、44.7%和28.9%。通过抗栓标准的综合评价,74.4%的老年患者需要通过物理方法或抗栓药物进行治疗,29.3%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通过STOPP/START标准审查出的病例风险多为1项,用药遗漏情况较用药不适当情况突出,占33%。利用STOPP标准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且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最多,占25%,重复用药及噻嗪类利尿药使用的不适当情况分别占21%和17%;利用START标准发现用药遗漏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他汀类药物,分别占42%、33%、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疾病诊断数、外周血管疾病、是否有抗栓治疗指征、是否进行抗凝治疗这5种因素对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有影响。结论 STOPP/START标准在住院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评价中具有积极意义,但仍有必要制定针对我国老年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
- 边原龙恩武吴行伟吴丽熊欢冯林林田燕张远杜姗吴越
- 关键词:住院老年医学心血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