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7篇燕麦
  • 4篇土壤酶
  • 4篇土壤酶活
  • 4篇土壤酶活性
  • 4篇酶活性
  • 3篇内生真菌
  • 3篇间作
  • 2篇性状
  • 2篇盐碱
  • 2篇有机碳
  • 2篇饲草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豌豆
  • 2篇微生物
  • 2篇胁迫
  • 2篇轮作
  • 1篇低磷
  • 1篇低磷胁迫

机构

  • 1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赤峰市宁城县...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李晓婷
  • 11篇李立军
  • 3篇张永平
  • 3篇张艳丽
  • 1篇张鹏
  • 1篇杨帆
  • 1篇王春梅
  • 1篇张婷婷
  • 1篇李志伟
  • 1篇齐冰洁
  • 1篇韩雪
  • 1篇李杨
  • 1篇王伟伟
  • 1篇王甜
  • 1篇刘晓芳
  • 1篇阿磊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行比例间作对饲草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研究对比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行比例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改善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及土壤养分偏耗严重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蒙农大燕2号)和箭筈豌豆为材料,按行播Y∶D=1∶1(燕麦1行,豌豆1行)、1∶2(燕麦1行,豌豆2行)、1∶3(燕麦1行,豌豆3行)、1∶4(燕麦1行,豌豆4行),Y∶D=2∶1(燕麦2行,豌豆1行)、3∶1(燕麦3行,豌豆1行)和4∶1(燕麦4行,豌豆1行)共7种间作比例、Y(燕麦)与D(箭筈豌豆)2种单作处理,比较燕麦和箭筈豌豆产量、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Y∶D=3∶1处理产量较高,容重较低,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降低了1.74%、0.09%和2.34%、3.16%。Y∶D=3∶1处理直径> 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较高,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单作分别提高了5.42%、8.45%。2015年和2016年Y∶D=2∶1处理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均最高,全磷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55.75%、66.53%和44.59%、60.53%;全钾含量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33.51%、23.67%和24.7%、13.4%,Y∶D=3∶1处理次之。综合饲草产量和对土壤性状的影响,Y∶D=2∶1处理和Y∶D=3∶1处理的效果都比较适合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推广。
渠佳慧李立军李晓婷
关键词:燕麦间作土壤性状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盐碱地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盐碱农田不同改良措施对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区盐碱地进行大田试验,设空白对照、施用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1年和秸秆还田2年4个处理,监测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和秸秆还田对燕麦株高、干物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秸秆还田2年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各生育时期的株高,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7.39%、2.86%、28.10%、8.82%和21.00%;秸秆还田2年处理显著提高了抽穗期和灌浆期燕麦干物质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7.03%和7.79%;对产量构成因素,秸秆还田2年提高了单株小穗重、燕麦籽粒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5.88%、4.73%。由此可知,盐碱农田连续2年秸秆还田可促进燕麦生长发育和提高其产量。
李晓婷张艳丽李立军张晨光
关键词:燕麦株高盐碱地
燕麦地上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其功能研究
2024年
为探究燕麦叶和茎中可培养内生真菌分布情况、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特性,通过组织培养分离法对阴山北麓区燕麦拔节期叶片和茎的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利用ITS鉴定并分析其多样性,同时测定其溶磷、解钾和分泌生长素(IAA)能力。结果发现,燕麦的叶和茎中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总定殖率为61.94%,总分离率为20.56%,经过分子鉴定属于2门12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菌属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分离率=5.56%,分离频率=27.03%)和镰刀菌属(Fusarium,分离率=8.06%,分离频率=39.19%)。多样性分析发现,茎中分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叶,其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分别为3.51和0.78。相似性分析发现,叶和茎中内生真菌的相似系数为0.15。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功能分析发现,79.73%的菌株具有溶磷能力,72.97%的菌株具有解钾能力,40.54%的菌株能够分泌IAA。根据内生真菌的功能将74株内生真菌分为4类,分别有41、5、21和7株菌株,最优第4类菌株大部分均具有溶磷、解钾能力,且分泌IAA的能力最强。燕麦地上部组织中的内生真菌物种较为丰富,可为内生真菌的应用提供菌种资源,不同内生真菌的功能差异较大,功能性较强菌株在农业生产中可能会发挥其潜在促生长特性。
李晓婷张婷婷张艳丽李志伟韩丽赵鑫瑶张永平李立军
关键词:燕麦内生真菌溶磷解钾生长素
干旱胁迫下外源内生真菌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外源内生真菌对干旱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燕麦(Aven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设正常水分处理(WW)和12%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HD)2个水分处理,分别添加Czapek培养基(CK)、外源内生真菌O-2(Fusarium equiseti)和O-66(Alternaria pomicola),分析干旱胁迫下外源内生真菌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根系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外源内生真菌O-2、O-66均能在燕麦根中检测到。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内生真菌O-2和O-66均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添加O-66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较CK显著增加了44.68%和41.18%。内生真菌显著促进胚根和胚芽的伸长,分别是CK的1.15~1.36倍和1.18~1.42倍。水培试验中,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均提高了燕麦幼苗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系指标,其中添加O-66处理的株高和冠层干质量增加了23.67%和39.58%,根干质量、根系总长度、根系投影面积、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尖数分别增加了33.72%、20.40%、35.47%、31.84%、36.94%和59.24%。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处理的燕麦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15.34%~23.54%,SOD、POD和CAT分别提高了25.97%~30.48%、14.26%~20.47%和37.46%~45.72%,MDA量降低了9.27%~10.33%。【结论】外源内生真菌能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燕麦种子及幼苗的伤害,增强植株耐旱性,促进燕麦生长,其中内生真菌O-66的抗旱效果较为明显。
李晓婷李立军张永平郭云飞韩雪
关键词:干旱胁迫内生真菌种子萌发幼苗根系形态
旱地燕麦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本文通过研究内蒙古旱作区禾本科、豆科及茄科间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旨在揭示燕麦(Avena sativa Linn)与不同作物间作及其单作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等方面的优势机理。本试验设置燕麦、黑豆(Glycinemax(L.)merr)、苜蓿(Medicago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单作和黑豆间作燕麦、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共7个处理,探讨各处理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间作黑豆土地当量比最高,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62和1.65。燕麦间作黑豆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较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显著提高了5.00%~51.61%和5.73%~52.29%。2015年和2016年播种后75 d苜蓿间作燕麦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黑豆间作燕麦,分别提高了29.47%和40.56%。黑豆间作燕麦对比其他两间作处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0%~17.89%和11.36%~26.47%,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1.51%~55.22%,蔗糖酶活性提高了5.73%~52.29%,是该地区最优的间作模式。
王庆宇李立军阮慧周红生李晓婷
关键词:燕麦间作土壤酶活性土地当量比旱地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研究了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眉豆-燕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燕麦连作、眉豆-燕麦轮作、眉豆连作模式分别结合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复合肥措施9个处理,三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分析2018年收获后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重组有机碳(HF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团聚体内SOC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轮作结合施用有机复合肥处理SOC含量最高,达到41.36 g kg^-1。在同一种植模式下ROC、DOC、MB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施用有机复合肥>施用化肥>无肥,轮作结合施用有机复合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ROC、DOC、MB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7.54%、30.56%、13.35%、9.56%、31.88%、9.52%。HFOC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施用有机复合肥>无肥>施用化肥,轮作结合施用有机复合肥处理较施化肥处理HFOC含量高12.10%。相同施肥条件下轮作模式ROC、DOC、HFOC、MBC含量高于连作模式。眉豆-燕麦轮作模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在施用有机复合肥处理下显著增加,能够为建立合理轮作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对实现该地区土壤耕地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鹏博李立军张艳丽李晓婷杨帆
关键词:轮作连作施肥土壤养分
盐碱地燕麦(Avena sativa.L.)不同器官的内生真菌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燕麦(AvenasativaL.)是内蒙古一种特色的粮饲兼用作物,多种植在养分贫瘠和盐碱化土壤上。为明确燕麦不同器官的内生微生物及其差异性,以巴彦淖尔五原县盐碱地健康燕麦植株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燕麦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共获得950个OTUs,分属于4个门、12个纲、55个属。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各器官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_true_diveristy,Simpson_true_divesity)表现为叶>茎>根,且叶片和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样性分组分析表明,燕麦不同器官间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存在一定差异。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9.7%;在纲分类水平,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在根部富集明显,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在茎部富集;在属级水平,相对丰度较高的属Schizothecium在根部明显富集。燕麦植株不同器官均有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叶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
李晓婷张华英李立军张永平南海英窦淑贤
关键词:燕麦内生真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结构
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的关系,研究了以传统翻耕为对照,3种耕作方式浅松、浅旋和深松下两者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也随之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碳为不同耕作方式大于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方式产量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最高提高92.18%;在燕麦生育旺盛期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浅松、浅旋和深松在旱作农田条件下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积累、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刘晓芳李晓婷李立军田福东丁宁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酶活性
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阴山北麓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合阴山北麓的轮作模式,试验设计了6种轮作模式、3种连作处理及休闲,共10个处理,研究轮作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轮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较连作处理,且S2、S6、S4轮作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2、S3、S4模式较好;微生物量氮的变化2015年以S1、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2016年均低于2015年,且2015年以S2、S4、S5模式较好,2016年以S3、S4、S5模式表现较好;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在2015年均以S1、S2、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S5模式好,且较2015年高,脲酶活性提高了24.53%、23.30%,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1.23%、19.29%。2015年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2016年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本试验中得出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马铃薯(3年)种植模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
李晓婷李立军李杨刘晓芳
关键词:作物轮作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对饲草产质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区饲料短缺和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饲草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中部凉城县进行,试验设燕麦和箭筈豌豆按行播1:1、1:2、1:3、1:4、2:1、3:1、4:1,及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间作处理中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饲草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增加饲草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且粗蛋白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播种后80 d;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的处理是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播种后80 d和110 d较燕麦和箭筈豌豆间作分别提高了21.89%、18.11%和14.34%、39.03%。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的处理是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和箭筈豌豆间作分别提高了28.25%、39.87%和35.93%、35.48%。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的处理是箭筈豌豆与燕麦1:2处理,2015年和2016年较燕麦和箭筈豌豆间作分别提高了12.59%、23.09%和12.59%、12.17%,D:Y=1:3处理次之。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的处理是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提高了12.83%、8.8%和4.44%、14.91%,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2 a分别较燕麦和箭筈豌豆单作提高了13.71%、0.03%和9.75%、7.12%。综合以上指标,箭筈豌豆与燕麦1:3处理产量、品种较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最高,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更适合在农牧交错区推广。
渠佳慧王春梅吴鹏博李晓婷张鹏李立军
关键词:燕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