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疗效
  • 2篇骨折
  • 2篇关节置换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治疗
  • 1篇手法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康复
  • 1篇术后康复治疗
  • 1篇头坏死
  • 1篇前入路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全髋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徐饶
  • 4篇徐松
  • 1篇崔后春
  • 1篇顾德毅
  • 1篇沈书明
  • 1篇王汝渔
  • 1篇王金光
  • 1篇吴志权

传媒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股骨头坏死行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
2021年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采用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甲组患者34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乙组患者36例,行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乙组术后5 d、1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2.05±3.28)分、(89.96±3.69)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4、15.332,P<0.05);乙组术后5 d、1个月时的VAS分别为(2.56±0.18)分、(1.32±0.15)分,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9、3.381,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股骨头坏死采用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徐饶杜建伟刘杰徐松王庆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Judet-Letournel分型个体化手术入路内固定与选择性植骨治疗髋臼骨折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5诊治的14例髋臼骨折。骨折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所有患者均用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及选择性植骨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1例,满意复位2例,不满意复位1例,复位满意率92.9%。14例均获随访1.2~5.0(3.2±0.8)年。末次随访疗效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可2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异位骨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系统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及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治疗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显著提高疗效。
崔后春王金光王汝渔沈书明顾德毅徐松徐饶吴志权
关键词:髋臼骨折植骨内固定
关节松动手法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关节松动手法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6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手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背屈、跖屈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结果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83%)高于对照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背屈、跖屈活动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35、7.28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AOFA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748、15.227,P<0.05)。结论关节松动手法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足踝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并提高患者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
徐饶杜建伟刘杰徐松王庆伟马明
关键词:关节松动手法踝关节骨折
3D打印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10
2021年
背景:随着计算机及图像辅助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外科手术中,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具有重建复杂畸形关节、精准定位和截骨等优势。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KOA合并关节外畸形并行TKA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D打印组(n=30)和传统TKA组(n=30)。选取同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活动范围、双下肢力线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采用Opt-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健康对照组及两组手术患者膝关节运动学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传统TKA组患者比较,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X线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和周围组织感染等。术后6个月,3D打印组患者下肢力线角度小于传统TKA组患者,HSS评分高于传统TKA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D打印组患者屈伸角、内外翻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传统TKA组患者屈伸角、内外翻角均小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KOA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术后下肢力线重建更为精准,可使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达到有效的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徐饶刘杰徐松王庆伟杜建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骨关节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