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健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河蚬
  • 1篇代谢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形态学
  • 1篇英文
  • 1篇脂代谢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死亡率
  • 1篇提取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树
  • 1篇线粒体COI...
  • 1篇抗氧化
  • 1篇壳色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浮游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李德亮
  • 5篇张健
  • 4篇皮杰
  • 4篇肖调义
  • 3篇高子涵
  • 2篇张婷
  • 1篇王桂苹
  • 1篇李雪林
  • 1篇陈宇顺

传媒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南省大通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28
2016年
逐月对湖南省大通湖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渔业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营养盐水平、营养状态指数(TSIM)及浮游动物优势种特征均表明,大通湖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20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1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5种;优势种为中华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1013±125 ind·L-1和5.12±0.96 mg·L-1,均在10月—次年3月相对较高,4月最低,空间上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31~1.88、0.11~1.39和0.45~0.90。CCA结果表明,水温与总磷是影响大通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推断,鲢、鳙放养与软体动物空间分布特征是影响大通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生物因素。
高子涵张健皮杰张婷李德亮肖调义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河蚬提取物对芙蓉鲤鲫生长、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
本文研究河蚬提取物(FCE)对芙蓉鲤鲫(1.69±0.05g)生长、脂类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2 g/kg、6.4 g/kg、12.8 g/kg FCE的方式获得。结果...
马行厚皮杰张健李德亮肖调义
关键词:脂代谢抗氧化
文献传递
大通湖两种不同壳色形态蚬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本研究从传统形态学特征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信息两方面对大通湖两种不同内壳色(白色和紫色)蚬(n=60)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壳色蚬的壳高/壳长、壳宽/壳长及壳宽/壳高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
王桂苹皮杰李雪林张健李德亮张婷
关键词:形态学线粒体COI基因系统树
文献传递
大通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干重的换算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为建立简单易行的河蚬干重换算方法,对大通湖河蚬的3个形态参数(壳长、壳宽、壳高)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蚬的去壳干重或无灰干重与3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可用y=axb表示,其中,壳宽对无灰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百分误差率较低(PE=24.6%),而壳宽对去壳干重及壳长和壳高对干重的PE范围为29.7%~40.5%;带壳湿重对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换算效果均好于其他参数(PE分别为22.8%和21.7%)。综合分析,大通湖河蚬干重可首选带壳湿重通过方程y=ax直接换算获得。
张健高子涵马行厚李德亮肖调义
关键词:河蚬
长江中游养殖湖泊大通湖河蚬种群动态及次级生产力(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通过逐月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大通湖河蚬的种群动态,并采用体长频率分布法计算其次级生产力。调查共采集分析河蚬4108个,壳长(SL)和湿重(WW)范围分别为3.41—29.58 mm和0.005—10.03 g。大通湖河蚬SL和WW之间的关系为WW=–3.52+3.08logSL (R2=0.97),表明其种群呈异速生长;繁殖高峰主要集中在3—4月和8—10月。河蚬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以无灰干重计, AFDW)分别为(274±95) ind./m2和(20.1±5.7) g AFDW/m2,年次级生产力(P)为23.90 g AFDW/(m2·年), P/系数为1.20/年,周转率为298d。基于VonBertalanffy季节生长方程估算的河蚬生长参数为:渐近壳长L∞=31.91 mm,生长速率K=0.45,振幅C=0.84,冬季点WP=0.09,表明大通湖河蚬生长呈明显的季节性, 1月生长速率最低。河蚬最长寿命(tmax)约为4.44年,年总死亡系数(Z)为1.68,自然死亡系数(M)为0.89,捕捞死亡系数(F)为0.79,年开发率(E)为0.47。结果表明大通湖河蚬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李德亮张健皮杰高子涵肖调义陈宇顺
关键词:河蚬种群动态次级生产力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