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掉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修复手外伤
  • 1篇医用
  • 1篇月经
  • 1篇月经失调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石膏
  • 1篇石膏绷带
  • 1篇手外伤
  • 1篇皮肤软组织
  • 1篇皮肤软组织缺...
  • 1篇缺损

机构

  • 3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4篇康中山
  • 2篇易显富
  • 2篇肖敏
  • 2篇吴文强
  • 1篇但超
  • 1篇杨贤义
  • 1篇刘永丽
  • 1篇李龙倜
  • 1篇杨二江
  • 1篇李进元
  • 1篇郭清皓
  • 1篇王黎
  • 1篇黄力
  • 1篇柏刚
  • 1篇罗明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血倒流腹腔致腹痛误诊急性阑尾炎2例分析
2009年
易显富杨贤义郭清皓康中山肖敏余俊
关键词:误诊
一种新型医用石膏绷带包装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石膏绷带包装筒,其结构包括上盖、凸圈、石膏绷带、中心轴、海绵垫保护层、撕片、筒体、防滑纹理、底座、卡圈、盖片,筒体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筒体的外壁底部与防滑纹理相连接,卡圈设置在筒体的外...
杨二江黄力王黎柏刚康中山但超凌生涛
文献传递
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耐克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48例患者采用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31例患者二期联合使用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对手部外观与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15例患者单纯用皮耐克修复创面,31例皮肤缺损较大患者联合二期植皮修复创面,2例患者创面感染,再次清创后行皮瓣修复术。所有患者创面修复后外形良好,随访均未见明显局部瘢痕增生或挛缩。按照王宗立手部功能效果的评定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5.4%。结论皮耐克可单独用于手外伤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对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联合自体皮片移植进行修复,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副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切等特点,是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王维易显富康中山罗明吴文强肖敏
关键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介入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的有36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出血、再次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应用。
李进元刘永丽李龙倜吴文强康中山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静脉溶栓心肌梗死心脏骤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