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欢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化学成分
  • 1篇乙氧基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类
  • 1篇神经酰胺
  • 1篇酸浆苦素
  • 1篇萜类
  • 1篇甾醇
  • 1篇羧基
  • 1篇细胞毒活性
  • 1篇细胞毒活性研...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甲酯
  • 1篇红藻
  • 1篇苯胺

机构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孙奕
  • 3篇夏欢
  • 2篇裴月湖
  • 2篇佟永春
  • 1篇陈燕军
  • 1篇刘霞
  • 1篇王海峰
  • 1篇田黎
  • 1篇王国华
  • 1篇樊佳佳
  • 1篇何蕾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苦蘵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angulata的全草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并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苦蘵全草中分离细胞毒活性成分。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1D和2D NMR、MS)数据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苦蘵全草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A(1)、酸浆苦素B(2)、酸浆苦素C(3)、酸浆苦素D(4)、酸浆苦素F(5)、酸浆苦素H(6)、酸浆苦素I(7)、5α-乙氧基-6β-羟基-5,6-二氢酸浆苦素B(8)、酸浆苦素O(9)、β-谷甾醇(10)、2-羧基苯胺羰酸甲酯(11)、2-(乙酰胺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苦蘵中分得,化合物1~9为酸浆苦素类(physalins)甾体化合物。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9对肺癌细胞株A549均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以2、3、6、8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其IC50值为1.9~20.2μmol/L。
樊佳佳郑希龙夏欢佟永春刘霞孙奕
关键词:酸浆苦素
半红树玉蕊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该文对半红树玉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从半红树玉蕊的甲醇冷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NMR,MS)数据分析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反式对-香豆酰马斯里酸(3β-p-E-coumaroymaslinic acid,1),顺式-careaborin(cis-careaborin,2),careaborin(3),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4,28-齐墩果酸(2α,3β,19α-tr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 acid,5),3-O-顺式对-香豆酰科罗索酸(3β-p-Z-coumaroylcorosolic acid,6),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7),1α,2α,3β,19α-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α,2α,3β,19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l ursolic acid,9),3α,19α-二羟基-12-烯-24,28-乌苏酸(3α,19α-dihydroxyurs-12-en-24,28-dioic acid,10),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11),3-羟基-7,22-二烯-麦角甾醇(3-hydroxy-7,22-dien-ergosterol,12)。化合物1-4,7-12均为首次从玉蕊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以上化合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和A549(人肺腺癌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IC50〉50 mg·L-1)。
夏欢郑希龙王国华佟永春何蕾王海峰裴月湖陈燕军孙奕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类
红藻真江蓠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真江蓠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成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所得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5-烯-3β-醇(1)、胆甾-5-烯-3β,7α-二醇(2)、3β-羟基胆甾-5-烯-7-酮(3)、豆甾-5,24(28)-二烯-3β-醇(4)、β-谷甾醇(5)、棕榈酸(6)、2-{2'-羟基(2'R)-二十五碳酰胺}-3,4-二羟基-(2S,3S,4R,6E)-6-十八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夏欢孙奕田黎裴月湖
关键词:红藻化学成分甾醇神经酰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