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遥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可能影响被引量:24
- 2018年
- 根据气象行业标准(QT/T370-2017)对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类型的划分结果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颁布的华南前汛期业务监测标准,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日、月尺度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4)以及华南26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特征以及与次年华南前汛期的关系,并探讨其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强度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中等及以上强度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华南前汛期开汛早、结束晚,前汛期持续时间长、降水多;弱等级的东部型以及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则相反。在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华南前汛期,中等及以上强度东部型厄尔尼诺相对弱东部型或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大气环流存在明显差异。高层西风急流明显加强,中层北半球极涡加强,东亚大槽强,低层菲律宾以东存在反气旋异常环流,华南存在南北风的交汇和水汽辐合加强,有利于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
- 伍红雨吴遥
-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前汛期降水
- 重庆市一次特强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诊断被引量:13
- 2019年
- 2017年7月16日至8月7日重庆市出现1968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利用重庆市34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副高特征指数资料等,对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可能的大气内部扰动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偏弱,中层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高层西风带偏弱、偏北,冷空气活动次数少且偏弱以及南亚高压偏强促使副高西进北抬,这种异常的环流形势引发了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与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区域性高温过程相比,此次高温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环流较为平直,无明显的槽脊发展,低纬热带至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一致性偏高。重庆及周边地区水汽收支仍为水汽输入,但较常年明显偏弱,且散度场上表现为辐散,较常年辐合值明显偏强。可见,重庆地区长时间处于水汽输送偏少、下沉气流偏强的环流形势控制下,从而形成高温少雨天气。
- 吴遥唐红玉蒋兴文向波
- 关键词:副高
- WRF模拟青藏高原东南部极端旱涝年降水的参数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WRF模式,采用不同模式参数(包括边界位置、积云对流、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水平分辨率)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极端旱(2006年)、涝(1998年)年夏季降水。对比不同参数模拟的降水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无论是旱年还是涝年,除南边界以外的模式边界位置对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模拟的影响较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空间形态的模拟影响较小,而对降水量级的影响较大;积云对流方案对降水空间形态和量级的影响均较大;采用15 km水平分辨率时可显著改善模式对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的模拟水平。WRF采用适当的参数组合能较好地模拟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降水的空间分布,但降水量偏大。整体而言,能较好模拟旱年降水的边界层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组合也能较好模拟涝年降水。模式模拟的高原南侧降水偏多可能使高原南侧西风偏强,并进一步造成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多;湖南南部降水偏多可能在云南东北部至贵州地区激发出较强的气旋式环流偏差,该偏差环流在四川盆地形成异常强的偏北风,导致低纬度地区进入四川盆地的水汽偏小,从而在四川盆地形成明显的相对干偏差。因此,模式在四川盆地降水模拟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做好参数的本地化工作,还需要关注盆地以外地区的影响。
- 吴遥李跃清蒋兴文董元昌
- 关键词:青藏高原WRF模式极端降水
- 集合样本数影响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预测技巧分析
- 2020年
- 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是当前开展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如何提高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的可信度是改进气候业务预测能力的关键之一。利用1999—2010年NCEP CFSv2模式每日四次预测未来45天的回算数据,分析了集合样本数对模式预测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月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的预测技巧在热带地区较高,而中高纬度地区较低;模式对500 hPa位势高度时间异常的预测能力优于空间异常。无论是空间异常还是时间异常,随着模式超前时间的增加,预测技巧均逐渐降低,但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月份,模式预测技巧随超前时间的变化存在差异。此外,模式预测技巧存在非常大的年际变率。增加集合样本数,对不同月份和不同起报时间预测技巧的稳定度和预测技巧值均有明显正效果,特别是对亚洲中纬度地区改善度较大。增加集合样本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式预测技巧年际变率。集合样本数增加对于500hPa位势高度空间异常的改进优于时间异常。
- 吴遥蒋兴文唐红玉
- 关键词:相关系数
- 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利用川渝地区1991~2012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总降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受西高东低的地形影响,降水量总量(precipitation amounts,简称PA)也呈西少东多分布,具体是川西北高原少、川西南山地及东部盆地多,盆周山区多、盆中丘陵区少;降水频率(precipitation frequency,简称PF)则呈西高东低的相反分布,高原地区PF较高;降水强度(precipitation intensity,简称PI)的分布与PA较为一致,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极端降水的PA、PF、PI空间分布特征与总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东部的四川盆地乐山、雅安地区和达州、广元地区,以及西南山地区的西昌、攀枝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I大。西昌地区北方小部分西南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F大。川西高原区PA小是因为PI小。PA日峰值自西向东递增,PF日峰值呈相反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递减。两者几乎全部都出现在夜间,“夜雨”特征显著。海拔较高的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前半夜,而海拔较低的地区大多出现在后半夜,自西向东日峰值出现时间逐渐推迟,因此川渝地区的降水系统可能存在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聚类得到四类区域站点的典型形态降水日变化曲线分析表明,一区主要为川西高原地区,二区主要为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三区为盆地区域,四区为盆地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PA、PF和PI的日变化曲线均有“一峰一谷”的特征,区域一到四的PA峰值在午夜到凌晨,谷值在午后到傍晚,且自西向东逐渐推迟,PF峰谷值时间均与PA峰谷值接近,PI日变化波动较PA和PF的曲线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区PA小,主要是其PI小,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的PA较大主要是PF较大,盆地区域及其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的PA的主要贡献是PI大。极端降水日峰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分布特征都与总�
- 董新宁董新宁黄安宁吴遥黄安宁
- 关键词:川渝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
- 2020—2021年广东秋冬春干旱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华南发生了秋冬春干旱,特别是广东发生干旱的持续时间和降水减少程度为近58年所罕见。利用广东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气温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20—2021年广东秋冬春季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特征,并探讨其与广东秋冬春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2020—2021年广东秋冬春干旱发生在降水偏少的气候背景下,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密切相关。在2020—2021年秋冬春季,北半球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中层东亚大槽南段明显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明显偏北,低层南支槽偏弱,影响广东的冷空气偏弱,广东处于水汽辐散区,北太平洋高压明显增强。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大气对拉尼娜事件有明显响应,Walker环流增强,菲律宾附近上升运动明显,广东有下沉运动,导致在对流层低层热带西太平洋、南海、菲律宾附近存在气旋性异常环流,阻挡了孟加拉湾、南海的西南水汽向广东输送,同时气温显著偏高,温高雨少导致广东干旱发生。
- 伍红雨吴遥吴遥
- 关键词:大气环流海温
-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夏季0℃层高度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8年
- 对雷达覆盖能力的准确评估是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0℃层高度则是影响雷达覆盖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复杂,下垫面特征多样,0℃层高度分布复杂多变。本文基于西南低涡加密观测实验的探空数据,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该地区0℃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雷达数据的准确运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0℃层平均高度均超过5000m,但各探空站点0℃层高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差异巨大,最大离差达到了2353m。均方差值也表明各站0℃层高度离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纬度较高的站点均方差值也明显较大。0℃层高度存在一定的日变化特征,其中高原向盆地的过渡地带是日变化的敏感区域。不同的天气状也会影响0℃层高度,大多数站点的0℃层高度会随着天空云量的增加而升高。
- 董元昌吴遥王源程
- 关键词:降水估测日变化
- 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 2024年
-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呈略减少的变化,气温具有一致性变暖的变化特征。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四川盆地东部降水的减少和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及贵州夏季降水的增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对偏西偏北有关。同时中高纬阻高等系统的相对不活跃、贝加尔湖槽的减弱,对西南大部地区的暖干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贵州呈弱暖湿变化、而云南为较强的暖干变化、四川和重庆则呈强的暖干变化,这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水汽的变化密切相关。
- 唐红玉吴遥董新宁魏麟骁
- 关键词:夏季
- 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WRF模拟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WRF分析了YSU和MYJ两种边界层方案对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模拟出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但均低估了西藏地区而高估了青海南部的降水。并且,两种方案在高原南部都存在辐散环流偏差,而在青海南部存在辐合偏差。对比得到:YSU方案相对于MYJ方案更接近于观测,前者能更好的模拟出高原中、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而造成两种方案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MYJ方案模拟的位势高度在高原及其南侧地区比YSU方案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孟加拉湾及南海进入高原的水汽偏少。
- 吴遥李跃清蒋兴文黄小梅高笃鸣
- 关键词:边界层方案青藏高原WRF模式夏季降水
- 大气污染物非线性回归模型构建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基于重庆主城区(沙坪坝站)2014—2018年逐日同期同步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不同大气污染物与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影响预报模型共性的气象因子,明确显著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要素;然后结合污染物排放、大气扩散过程和湿沉降作用机理;最后构建乘幂与线性叠加的混合模式的空气质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构建的非线性回归方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主要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回归模型预报检验准确率高(预报评分达87.6)。
- 廖代强吴遥柴闯闯
-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