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物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 4篇细胞
  • 3篇脉络丛
  • 2篇蛋白
  • 2篇毒理基因组学
  • 2篇毒理研究
  • 2篇毒物
  • 2篇细胞系
  • 2篇氯化锰
  • 2篇非人
  • 1篇蛋白-蛋白相...
  • 1篇蛋白相互作用
  • 1篇低表达
  • 1篇电压依赖性阴...
  • 1篇毒性
  • 1篇秀丽隐杆线虫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机构

  • 10篇北京市疾病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0篇胡红
  • 8篇敬海明
  • 8篇李国君
  • 7篇宁钧宇
  • 6篇李子南
  • 5篇郑珊
  • 4篇高珊
  • 4篇谭壮生
  • 4篇董一文
  • 3篇马玲
  • 3篇冯颖
  • 3篇尤育洲
  • 2篇赵超英
  • 2篇李明
  • 2篇李煜
  • 2篇庞星火
  • 2篇刘羽
  • 2篇齐丽娟
  • 2篇刘秀颖
  • 2篇刘晶晶

传媒

  • 5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2017年第...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毒理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利用Cre/LoxP和CRISPR/Cas9系统获得非人动物,该非人动物的脉络丛组织中PHB1蛋白不表达或表达的PHB1蛋白不具有功能,可...
李国君敬海明宁钧宇高珊胡红李子南董一文冯颖刘晶晶庞星火刘秀颖黄蕤赵磊赵可
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的毒理学应用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传统的基因敲除动物在胚胎致死性基因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在克服传统基因敲除动物缺陷的情况下,为更广、更深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从条件性基因敲除...
胡红李子南郑珊敬海明冯颖尤育洲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毒理基因组学
文献传递
纳米铜体内体外急性毒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别使用昆明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秀丽隐杆线虫毒性试验及CHL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研究纳米铜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霍恩氏法;线虫急性毒性试验对秀丽隐杆线虫L4期幼虫进行24 h染毒;体外细胞毒性试验采用CHL细胞中性红染色法。结果纳米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性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4.0 mg/kg·bw,雄性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8.8 mg/kg·bw;线虫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随着纳米铜染毒剂量的增加,线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纳米铜对线虫IC50为12.6μg/ml;细胞毒性试验显示,随着纳米铜染毒剂量的增加,CHL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纳米铜对CHL细胞IC50为2.33μg/ml。结论根据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GB/T 21603-2008)的分级标准判定,纳米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属高毒;12.9和30μg/ml纳米铜对线虫有毒性作用;大于3.75μg/ml纳米铜细胞毒性为4级。
齐丽娟张鹏郑珊胡红孔玲尤育洲李国君高珊
关键词:纳米铜急性经口毒性细胞毒性秀丽隐杆线虫
氯化锰对PHB1和GDF-15蛋白的影响
2018年
目的通过测定职业性锰暴露男性工人血清、慢性锰中毒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中抑制素蛋白1(PHB1)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含量,以及氯化锰(MnCl_2)处理后的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了解PHB1和GDF-15的体内外基础表达水平及MnCl_2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类不同来源的组织/体液样本中的PHB1和GDF-15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人体血清、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GDF-15和PHB1的水平高于检出限,Z310有PHB1的基础表达,并能够合成及分泌GDF-15。人群研究显示,男性电焊工人血清中的GDF-15和PHB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MnCl_2可引起大鼠血清与脑脊液、Z310细胞裂解液与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上升(P<0.05),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的PHB1的含量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nCl_2能够改变人血清、大鼠血清和脑脊液、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PHB1和GDF-15的表达水平,提示PHB1和GDF-15在鼠源性生物样本中的体内外变化具有一定的毒理学意义。
王建栋胡红李子南郑珊谭壮生赵芳红王薇宁钧宇敬海明李国君
关键词:氯化锰GDF-15
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毒理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利用Cre/LoxP和CRISPR/Cas9系统获得非人动物,该非人动物的脉络丛组织中PHB1蛋白不表达或表达的PHB1蛋白不具有功能,可...
李国君敬海明宁钧宇高珊胡红李子南董一文冯颖刘晶晶庞星火刘秀颖黄蕤赵磊赵可
文献传递
鱼藤酮对SH-SY5Y细胞中核仁素、α-突触核蛋白和DJ-1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在鱼藤酮(Rotenone)染毒的SH-SY5Y细胞中,核仁素(Nucleolin,NCL)与两种已知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相关的基因α-Synuclein和PARK7(Parkinson disease protein 7,又称DJ-1)编码的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DJ-1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鱼藤酮(20、100和500 nmol/L)染毒SH-SY5Y细胞24 h和3 d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IF)分别染色3种蛋白,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3种蛋白在空间上的关系;采用免疫沉淀法(Immunoprecipitation,IP)和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WB)法检测染毒前后核仁素分别与DJ-1和α-Synuclein的相互作用。结果用鱼藤酮(20、100和500 nmol/L)染毒SH-SY5Y细胞24 h后,各个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3 d后20 n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和500 n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分析显示DJ-1和核仁素分布于SH-SY5Y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α-Synuclein分布于细胞质中,核仁素与DJ-1和α-Synuclein都有共定位。鱼藤酮染毒SH-SY5Y细胞前后,核仁素分别与DJ-1和α-Synuclein免疫共沉淀后,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核仁素与二者均可形成蛋白复合体。结论在SH-SY5Y细胞中核仁素与DJ-1和α-Synuclein都存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染毒鱼藤酮后核仁素与DJ-1和α-Synuclein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消失,提示核仁素可能是帕金森病相关蛋白。
张楠杨洪彩胡红郑珊敬海明周春艺谭壮生李煜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核仁素鱼藤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氯化锰诱导脉络丛上皮细胞系Z310中PHB1上调表达的亚细胞分布和定位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测定氯化锰(MnCl_2)处理脉络丛上皮细胞质Z310后升高的抑制素蛋白1(PHB1)在亚细胞中的分布及重定位,以及在细胞胞浆中的主要定位亚细胞器,并观察PHB1与细胞生长调控蛋白P53在细胞内是否有共定位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MnCl_2(0,100,200μmol/L)处理24 h后Z310细胞胞浆和胞核内的PHB1表达的变化及其重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并观察MnCl_2处理后PHB1的亚细胞空间分布,及其与P53的亚细胞共定位特征。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对照组比较,MnCl_2处理后Z310细胞内PHB1的表达在胞浆中升高,同时在胞核内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显示MnCl_2处理后PHB1在胞浆和胞核均存在,且在胞浆中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上;在胞浆和胞核内发现PHB1与P53有共定位(Co-localization)。结论MnCl_2处理后,上调表达的PHB1蛋白主要位于胞浆,同时发现胞核内PHB1降低,提示MnCl_2能够引起Z310细胞中PHB1蛋白升高并从胞核向胞浆移动,这种亚细胞水平的PHB1空间重定位(translocation)改变是锰毒性依赖性的;胞浆和胞核中的PHB1均与P53有共定位关系;胞浆中的PHB1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上。
胡红李子南敬海明谭壮生李明宁钧宇高珊马玲郑珊董一文齐丽娟刘羽李国君
关键词:氯化锰脉络丛
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动物实验一直是毒理学研究中(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性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的重要手段.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在克服传统基因敲除动物缺陷的情况下,为更广、更深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从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其动物在毒理...
胡红敬海明马玲宁钧宇李子南李国君
文献传递
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及其在毒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传统的基因敲除动物在胚胎致死性基因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在克服传统基因敲除动物缺陷的情况下,为更深、更广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从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条件性基因敲除动物在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两方面来进行综述。
胡红李子南郑珊敬海明冯颖尤育洲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毒理基因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