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RI和多普勒超声联合CA15-3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MRI和多普勒超声联合CA15-3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40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组和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进行MRI和多普勒超声联合CA15-3检测,研究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A15-3、CEA水平和联合检测、单项检测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单项诊断检测(P<0.05),特异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和MRI联合CA15-3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突出价值,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 王雷刘浩李家庭吴白龙陈京喆
- 关键词:MRI多普勒超声CA15-3乳腺癌
- 利用虚拟化技术增强医院网络安全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阶段,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巨大的进步。而医院作为我国基础的民生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建设工作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之,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得到提高,并且其还积极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医院自然也受其影响,结合相关互联网技术构建了医院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实际的医院工作开展。但是,其自身也隐藏着巨大的信息网络安全隐患,一旦隐患积累过多,就会对医院实际工作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引起重视,不断应用相关虚拟化等先进技术,增强医院的网络安全,提高医院实际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此,本文首先叙述虚拟化技术的概念和内容,随后简要说明虚拟化技术的作用,最后详细阐释虚拟化技术增强医院网络安全的策略途径。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 王雷
-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网络安全
- 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有甲状腺微小结节的病例。按病例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组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比较俩组患者的一般CT特征和不同部位CT值。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组CT特征中单发结节、瘤体不规则、增强后边界模糊、细颗粒状钙化和边缘中断特征高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混合钙化显著低,P<0.01;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腺体和结节平扫,增强CT值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文研究发现,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和进一步推广。
- 王雷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 杨波刘浩杨光王雷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颅内肿瘤术前评估
-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癌术前病理分级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2例经病理证实且有明确分级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随机分配为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8),分别在动、静脉期图像上进行ROI的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特征选择方面,选用了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以及迭代筛选的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了动脉期模型、静脉期模型以及动静脉期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最终建立了三种模型,分别是动脉期模型、静脉期模型及动静脉期联合模型。静脉期模型最终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AUC=0.872;验证组:AUC=0.822),较动脉期模型(训练组:AUC=0.830;验证组:AUC=0.801)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动静脉期联合模型(训练组AUC=0.900;验证组AUC=0.871)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前两者。结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可以无创性地预测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
- 王雷王雷王小雷刘强
- 关键词:胃癌病理分级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儿童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临床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通过AW4.3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
- 李家庭吴白龙刘浩卢虹汤亚威王雷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李家庭吴白龙刘浩卢虹王雷
- 3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MRI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某三甲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FNH患者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分别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对照分析。结果:形态学表现:31例FNH患者共61个病灶,呈分叶状或类圆形,长径0.4~9.4 cm,平均(2.8±2.2)cm。其中20个病灶长径>3.0 cm;24个病灶见中心瘢痕。长径>3.0 cm的病灶中,瘢痕检出率为80.0%(16/20),假包膜检出率为9.8%(6/61)。FNH信号特点:T1WI显示等稍低信号。T2WI及DWI显示等稍高信号,弥散无明显受限。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等稍高信号,瘢痕延迟强化)。病理特点:大体检查结果显示,病灶表现为灰黄色结节,质地中等,界限清楚,部分中心见星状瘢痕,3例可见包膜。镜检结果显示,瘢痕由纤维组织、厚壁畸形血管及炎性细胞构成,肝细胞形态正常,缺乏静脉系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阴性,CD34血管阳性,CK19、CK7胆管阳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a)阳性,Ki-67部分阳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地图状阳性。结论:FNH在MRI上以T1WI等稍低信号,T2WI及DWI等稍高信号为主;“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是FNH的典型MRI特征,与其病理基础一致;Gd-EOB-DTPA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应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
- 王芷玥吴白龙杨波王雷李家庭冉梦玉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AW4.3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MPR。结果:10例患者MSCT均显示肠梗阻征象,其中胆管积气7例,胆囊积气8例,胆囊窝结构紊乱10例。8例MPR明确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瘘口直径0.6~2.3 cm,平均(1.3±0.4)cm。异位结石13枚:7枚位于回肠,3枚位于空肠,2枚位于胃,1枚位于十二指肠,其中2例为多发结石;结石直径0.8~4.3 cm,平均(3.2±1.2)cm。结论:MSCT结合MPR技术可快速明确诊断胆石性肠梗阻,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是目前诊断胆石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 吴白龙刘浩卢虹汤亚威李家庭王雷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胆石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