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潇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受体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特点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平滑肌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机构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林潇
  • 5篇陈愉生
  • 4篇李鸿茹
  • 1篇郑炜平
  • 1篇陈东杰
  • 1篇陈发林
  • 1篇卢锋峰
  • 1篇严青
  • 1篇吴燕玲
  • 1篇戴逸君
  • 1篇林明
  • 1篇高飞
  • 1篇陈志涵
  • 1篇郑冠英
  • 1篇许能銮
  • 1篇胡辛兰
  • 1篇林帆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54例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癌患者胸内各组淋巴结转移频度,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肺癌类型、原发部位、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54例肺癌患者中,共清扫胸内淋巴结748组,其中有133组淋巴结存在转移癌,74例发生胸内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8.1%。第4、5、6、10、11组淋巴结转移频度高于第1、2、3、7、8、9组淋巴结。中央型肺癌患者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51.2%vs.28.4%,P〈0.05)。肺下叶癌患者第7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肺上(中)叶癌患者。Ⅲ期肺癌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跳跃性N2转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将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无淋巴结转移(Ng0),1~3组淋巴结转移(Ng1),4~6组淋巴结转移(Ng2)。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分组、淋巴结分期、T分期、肺癌类型与肺癌预后显著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分组、淋巴结分期及T分期为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多以肺叶、肺门或肺根部淋巴结转移频度高;肺癌淋巴结转移率与TNM分期、肺癌类型相关;淋巴结转移组数、淋巴结分期及T分期与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林潇陈愉生李鸿茹曾敦煌吴燕玲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BUN/ALB)对预后的检验效能。结果共纳入74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男性56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68岁,大部分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手术史、应用抗生素及侵入性操作。白色念珠菌为最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UN/ALB、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与疾病恶化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BUN/ALB评价念珠菌血症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2,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76.7%。结论念珠菌血症患者多数有ICU住院史、基础病、多种抗生素使用、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史,高BUN/ALB、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与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林潇李鸿茹陈愉生陈东杰胡辛兰陈发林林帆
关键词:念珠菌血症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预后
表皮生长因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接受EGFR-TKI治疗的晚期NS...
陈愉生林潇李鸿茹吴燕玲曾敦煌
miR-216a、miR-301a调控BMPR2促进缺氧环境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2022年
目的:探讨miR-216a、miR-301a对缺氧环境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增殖的影响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常氧和不同缺氧时间培养下HPASMC的增殖活力,qRT-PCR检测各组miR-216a、miR-301a和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2,BMPR2)mRNA表达。CCK8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了miR-216a或miR-301a抑制物后HPASMC的增殖能力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分别检测BMPR2与miR-216a、BMPR2与miR-301a之间的关系。CCK8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同时转染miR-216a或miR-301a联合BMPR2过表达质粒后HPASMC的增殖能力及BMPR2、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PASMC的增殖活力和miR-216a表达增加,BMPR2 mRNA表达逐渐下降,miR-301a在缺氧24 h表达水平最高。下调miR-216a和miR-301a均显著抑制HPASMC的增殖活力及PCNA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测定证实BMPR2分别是miR-216a和miR-301a的靶点。同时转染miR-216a或miR-301a联合BMPR2过表达质粒,BMPR2表达下降,细胞增殖活力及PCNA表达增加。结论:缺氧环境下,miR-216a、miR-301a通过抑制BMPR2促进HPASMC增殖,引发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林潇郑炜平李鸿茹陈愉生周梦
关键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及其对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脂类代谢特点,同时比较其在不同分期、组织学类型中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次病理确诊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人群血脂资料作...
陈愉生卢锋峰郑冠英吴燕玲林潇林明许能銮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0例TTP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20例TTP患者中男性12例(60%),女性8例(40%),平均年龄(50.95±18.54)岁。具有“五联征”者11例(55%),“三联征”者19例(95%)。15例检测了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member 13,ADAMTS13)活性的TTP患者中,12例酶活性<10%,其中PLASMIC评分6~7分者11例(91.7%)。20例TTP患者中,17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其中14例联合了血浆置换、4例联合间断血浆输注、7例联合丙种球蛋白、4例联合环磷酰胺、4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给予血浆置换联合间断血浆输注治疗;1例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2例放弃治疗。最终死亡7例(35%),存活13例(65%)。结论TT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三联征”多见;ADAMTS13酶活性检测及PLASMIC评分有助于TTP的早期诊断;宜及时进行血浆置换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期降低TTP患者死亡率。
周梦林潇戴逸君陈志涵严青高飞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