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仁敏

作品数:2 被引量:6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垂直分布特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雨量
  • 1篇剖面
  • 1篇祁连山中段
  • 1篇无机碳
  • 1篇降雨
  • 1篇降雨量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甘霖
  • 2篇杨帆
  • 2篇杨飞
  • 2篇杨仁敏
  • 1篇赵玉国
  • 1篇杨金玲
  • 1篇黄来明
  • 1篇刘峰
  • 1篇李德成
  • 1篇杨敏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6
2015年
地形、生物气候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开展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过程与陆地碳库的精确预测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位于祁连山中段的阴、阳坡地形序列土壤,分析了不同坡向间以及同一坡向内随海拔高度变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阴、阳坡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但阳坡下降的速率(66%。91%)明显高于阴坡(31%~77%);阴坡土壤中碳酸钙基本淋失,通体无机碳含量较低(〈5.0gkg-1),阳坡B层土壤无机碳含量是A层的2倍,表现为明显富集。阴坡和阳坡1m土体总碳密度相当(分别为16.1.33.9kgm矗和11.8—32.8kgm-2),其中,阴坡以有机碳为主(占总碳密度的82%~99%),而阳坡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变化均较大(分别占总碳密度的27%~81%和19%-73%)。因此,坡向是影响高寒山区土壤碳垂直分布和组成的重要因素。此外,降雨量和植被类型对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也具有重要影响:降雨量每增加1mm,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4gkg-1,而淀积层(40~80cm)土壤无机碳含量下降0.2gkg-1;植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程度。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寒山区土壤碳循环及其碳库预测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对坡面尺度下土壤碳垂直分布、碳库组成和空间变异的影响。
杨帆黄来明李德成杨飞杨仁敏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张甘霖
关键词:有机碳碳密度降雨量
祁连山中段土壤有机碳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7年
以2012—2013年调查的我国西北祁连山中段97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剖面垂直分布模式,计算了1 m土体内各层次SOC相对含量及其与环境因素(年均降水、年均温度、海拔、坡度、坡向、NDVI)和土壤因素(颗粒组成、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OC含量剖面垂直分布模式可分为均一分布型、表层聚集型、普通递减型、不规则分布型4个类型,SOC含量剖面垂直分布模式与选取的环境因素和土壤颗粒组成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2)SOC含量的变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从中度变异过渡到强度变异;(3)NDVI和年均降水是影响表层土体SOC含量的主要因子,而黏粒和砂粒是影响下层土体SOC含量的主要因子。
杨敏杨飞杨仁敏杨帆张甘霖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