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蛋白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科
  • 3篇体外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急性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凋亡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
  • 2篇抑菌浓度
  • 2篇增殖
  • 2篇髓系

机构

  • 24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张维华
  • 9篇高瑛
  • 5篇王晖
  • 4篇王一
  • 4篇侯丽敏
  • 3篇李彧
  • 2篇吴晓康
  • 2篇王岐山
  • 2篇苗玉迪
  • 1篇胡盈
  • 1篇张向阳
  • 1篇吴友伟
  • 1篇张雅
  • 1篇窦建卫
  • 1篇奚逢瑜
  • 1篇胡军
  • 1篇山媛
  • 1篇张玎
  • 1篇石斌娅
  • 1篇张强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B病毒感染所致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者中发生肝脏损伤和未发生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入组45例EBV感染者,28例发生肝脏损伤,17例未发生肝脏损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纯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重组EBV核心抗原2(EBNA2)刺激培养96 h。细胞技术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mRNA水平和CD8^(+)T细胞中毒性分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重组EBNA2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EBNA2刺激后CD4^(+)T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EBNA2刺激后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75.51±23.33)pg/ml对比(58.99±18.39)pg/ml,P=0.017]和颗粒酶B[(117.8±44.55)pg/ml对比(90.22±34.21)pg/ml,P=0.034]的水平高于无肝脏损伤组,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CD8^(+)T细胞中Fas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mRNA水平较无肝脏损伤组分别升高约1.5倍和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D8^(+)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表达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致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毒性作用增强,可能介导EBV诱导的肝脏损伤。
李彧奚逢瑜张维华高瑛
关键词:EB病毒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及下游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及下游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GT孕妇100例(GT组)和健康女性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群(CD3^+、CD4^+、CD16^+56^+、CD8^+、CD19^+及CD4^+/CD8^+比值)和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GT组患者CD3^+、CD4^+、CD16^+56^+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和CD19^+细胞水平、IL-17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T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下游细胞因子对GT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晖石斌娅胡盈张雅张维华王一王岐山
关键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Epstein-Barr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EBV相关HLH患者、EBV感染者和对照者血清中38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比较EBV相关HLH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评估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EBV相关HLH患者血清干扰素-α2(IFN-α2)、白细胞介素(IL)-6和IL-7水平分别为33.67(23.23-68.78)pg/ml、(74.95±25.53)pg/ml、35.35(19.50-63.55)pg/ml,显著高于EBV感染者[IFN-α2:16.07(9.87-29.63);IL-6:55.91±20.29;IL-7:20.40(13.35-31.40)]和对照者[IFN-α2:11.02(4.67-21.25);IL-6:42.64±13.41;IL-7:16.95(14.95-33.78)](均P<0.05)。EBV相关HLH患者血清IL-8、IL-9和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水平分别为11.00(7.50-15.27)pg/ml、81.30(40.79-111.0)pg/ml和(512.6±128.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者[IL-8:6.80(5.56-8.38);IL-9:41.30(29.82-67.91);MDC:384.1±156.6](均P<0.05),但与EBV感染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EBV相关HLH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IFN-α2、IL-6、IL-7、IL-8、IL-9、MDC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8、0.633、0.805、0.562、0.657,P值分别为0.019、0.021、0.269、0.015、0.607、0.190,其中IFN-α2、IL-6、IL-8生存结局预测效能良好。EBV相关HLH患者缓解期血清IFN-α2、IL-6、MDC水平显著低于疾病活动期(P<0.05),而IL-7、IL-8、IL-9水平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IL-6、IL-7、IL-8、IL-9、MDC可能参与了EBV相关HLH的发病过程。
高瑛郑研张维华李彧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艾拉莫德通过活化AMPK对骨髓瘤细胞株U266增殖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艾拉莫德(10、20和30μg/ml)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U266细胞活力;细胞周期染色试剂盒检测U266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AMPK及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10、20和30μg/ml的艾拉莫德处理24 h后,U266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艾拉莫德(10、20和30μg/ml)处理U266细胞24 h后,G_0/G_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明显降低。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10、20和30μg/ml的艾拉莫德处理24 h后可显著下调U266细胞的CDK2蛋白表达水平。此外,艾拉莫德人处理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24 h后,U266细胞的p-AMPK/AMPK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艾拉莫德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促进AMPK的活化。
高秋英郑研侯丽敏张维华
关键词:艾拉莫德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上调miR-140增强人CML细胞株KBM5R对伊马提尼的敏感性
2022年
目的探究miR-140对伊马替尼(IM)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BM5R的IM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L细胞系KBM5和KBM5R细胞中miR-140和Bcl-2的表达水平。将miR-NC或miR-140 mimic转染入KBM5R细胞,然后用25~100 nmol/L的IM处理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100 nmol/L的IM处理已转染miR-NC或miR-140 mimic的KBM5R细胞24 h,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表达。用生物信息学与荧光酶活性分析法验证miR-140与Bcl-2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KBM5细胞比较,KBM5R细胞中miR-14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在IM存在的条件下,与miR-NC组比较,miR-140 mimic转染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Bcl-2是miR-140的靶标。结论miR-140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Bcl-2来增加KBM5R细胞对IM的敏感性。
郑研李岚高秋英牛奔张维华
关键词:伊马替尼敏感性
Notch信号通路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
2022年
[目的]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外周血Notch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和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评估Notch信号通路对B-ALL患者Treg活性的影响。[方法]入组31例B-ALL患者和20名对照者,分选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纯化CD4^(+)CD25^(+)CD127^(dim/-)Treg。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Notch1~4、Hes1、Hes5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IL-35水平。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GSI刺激B-ALL患者分选的PBMC,检测细胞增殖、Treg比例、IL-10和IL-35表达变化。使用GSI刺激BALL患者纯化的Treg,与自体PBMC以1∶10比例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IL-10、IL-35、干扰素-γ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B-ALL患者PBMC中Notch受体(包括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和Notch下游信号分子Hes1、Hes5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者升高(P<0.001)。B-ALL患者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高于对照者(8.90%±2.41%vs 4.68%±1.01%,P<0.001)。B-ALL患者外周血IL-10和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者(P<0.05)。GSI刺激后B-ALL患者PBMC增殖水平与无GSI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但GSI刺激后Treg比例和IL-10、IL-35水平均较无GSI刺激组降低(P<0.05)。使用GSI刺激Treg后与自体PBMC共培养,其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减弱(P<0.001),IL-10和IL-35水平减少(P<0.05),但干扰素-γ水平增加(P<0.001)。[结论]B-ALL患者外周血中Notch受体表达升高可能诱导CD4^(+)CD25^(+)CD127^(dim/-)Treg数量增加和免疫抑制活性增强。
高瑛李岚张维华李彧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调节性T细胞
一种基于血液科用血液分类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血液科用血液分类采集装置,包括:转动安装架,所述转动安装架包括两个环形块,两个所述环形块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块,所述环形连接块的外侧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外侧转...
李岚孙春娟张维华
文献传递
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几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发病率显著升高,对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及其治疗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改善和治疗T2DM的新方向。该文就近年来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
关键词: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
miR-17-92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iR-17-92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检测CML细胞K562中miR-17-92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R-17-92 mimic,CCK-8检测转染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K56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K562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L CD34+细胞中miR-17-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CD3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染miR-17-92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凋亡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染miR-17-92后K562细胞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miR-17-92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在CML中发挥促癌基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郑研李岚高秋英牛奔张维华
关键词:K562细胞细胞死亡转化生长因子Β1
蒲公英水提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中草药蒲公英水提物对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最小二倍稀释法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对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对肠杆菌科细菌蛋白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0.125 g·mL^(-1),MBC为0.5 g·mL^(-1);对神户肠杆菌的MIC为0.125 g·mL^(-1),MBC为0.5 g·mL^(-1);对阴沟肠杆菌的MIC为0.06 g·mL^(-1),MBC为0.25 g·mL^(-1);对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MIC为0.06 g·mL^(-1),MBC为0.5 g·mL^(-1);对伤寒沙门菌的MIC为0.125 g·mL^(-1),MBC为0.5 g·mL^(-1);对5种细菌蛋白种类及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中草药蒲公英的水提物对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及蛋白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王小宁张维华张向阳窦建卫张向阳
关键词:蒲公英肠杆菌科细菌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