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艳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犬蝠
  • 2篇蝙蝠
  • 1篇地标
  • 1篇嗅觉
  • 1篇翼手目
  • 1篇英文
  • 1篇取食
  • 1篇取食行为
  • 1篇圈养
  • 1篇圈养条件
  • 1篇香蕉
  • 1篇香蕉汁
  • 1篇觅食行为
  • 1篇空间记忆
  • 1篇扩散
  • 1篇婚配制度
  • 1篇果树
  • 1篇白化
  • 1篇扁颅蝠

机构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广东省昆虫研...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南濒危动物...

作者

  • 7篇张礼标
  • 7篇巩艳艳
  • 6篇洪体玉
  • 6篇杨剑
  • 5篇朱光剑
  • 4篇张光良
  • 3篇曾玉
  • 2篇胡慧建
  • 2篇张信文
  • 2篇周善义
  • 1篇彭涛
  • 1篇陈毅
  • 1篇谭梁静
  • 1篇毛秀光
  • 1篇韦力
  • 1篇胡海龙
  • 1篇赵旭东

传媒

  • 3篇兽类学报
  • 2篇Zoolog...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圈养条件下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行为的研究
2015年
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尝试取食陌生食物会给其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是利益。许多动物在首次遇到陌生食物时,不会立即对其进行取食,甚至感到恐惧而避开,这是动物应对陌生食物和环境的一种恐新行为(neophobia)。2010年10—12月,对广东省四会市圈养条件下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中犬蝠首次面对陌生食物(苹果)刺激时表现出2种不同的行为,14只实验个体中,6只在首次面对陌生食物时直接对其进行取食,定义其为探索者(explorer);而另外8只对陌生食物表现出了恐新行为,定义其为恐新者(coward)。在人为施加的环境压力下,恐新者经过反复试探,首次成功取食陌生食物后才接纳陌生食物。雌雄个体间(Mann-Whitney U test:雌性31.3 min±8.5 min,n=6,雄性122.8 min±16.2 min,n=5,U=721.0,P<0.001)及亚成体与成体间(Mann-Whitney U test:亚成体20.9 min±10.9 min,n=3,成体72.9 min±9.7 min,n=11,U=901.0,P<0.001)在首次取食行为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和亚成体个体更易于接受陌生食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的这2种行为差异各自有其生态学意义,探索者的行为利于拓宽取食食物源,以应对野外多变的环境;而恐新者的行为可防止摄入过多有毒或营养过剩的食物。雌性倾向于探索陌生食物,可能与其在种群中的繁殖地位有关;亚成体积极探索陌生食物的行为则体现出其取食经验上的缺乏,同时也利于将陌生食物引入种群食谱中。行为的多样性利于种群繁衍,本文探讨了2种取食策略各自的利弊关系。
杨剑周善义巩艳艳洪体玉张光良谭梁静陈毅陈柏承张礼标
关键词:犬蝠
中国翼手目新记录——马来假吸血蝠被引量:8
2010年
2006年11月26日在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翠鼻峰一无名洞捕捉到1只雄性蝙蝠,体型中等,前臂长60.7mm,体重21.4g。耳大,椭圆形,两耳于前额上方约15%的高度相连,耳屏细长双叉;鼻叶较简单,后鼻叶椭圆形,顶部钝圆、两侧缘向外隆凸,中央具一条显著的纵形隆脊,隆脊下部与隆起的间鼻叶相接,间鼻叶呈三角形,顶部W-形,前鼻叶呈马蹄状,前端紧接吻部;无尾,第二指仅具第一指骨;上门齿缺失,上犬齿前后基部均有一较大的副尖,Pm3缺失,下颚第二前臼齿(Pm3)缺失。经鉴定,该蝙蝠为中国新记录——马来假吸血蝠(Megadermaspasma)。该文给出此蝙蝠的形态与头骨测量数据,并与国内分布的另一种假吸血蝠——印度假吸血蝠(M.lyra)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张礼标巩艳艳朱光剑洪体玉赵旭东毛秀光
关键词:翼手目
犬蝠对不同浓度香蕉汁的选择
2010年
为了解犬蝠的嗅觉灵敏度,我们以6只成年犬蝠对不同浓度的成熟香蕉汁和纯水对照的选择倾向和取食时间各进行了连续5个夜晚的室内观察。香蕉汁的浓度分别为100%(120g),50%(60g香蕉汁和60g纯水),25%(30g香蕉汁和90g纯水),12.5%(15g香蕉汁和105g纯水);另取纯水(W)与熟烂的香蕉汁(OR)各120g作为对照。将以上食物和对照随机注入不同的容器内,观察犬蝠对不同浓度的香蕉汁、熟烂香蕉汁和纯水的选择。结果表明,犬蝠对纯成熟香蕉汁的选择性最强,取食次数和取食量均最高,而停留时间也最长;说明犬蝠具有分辨不同浓度的气味差异。我们推测犬蝠在野外觅食时可能优先取食成熟水果。
曾玉张信文朱光剑洪体玉杨剑张光良巩艳艳张礼标
关键词:嗅觉香蕉汁觅食行为犬蝠
扁颅蝠的扩散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我们于2002~2007年在广西龙州县和宁明县采用标记重捕法对扁颅蝠的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共标记669只(成体316只,亚成体353只;雌雄分别为293只和376只),重捕到139只(重捕率20.8%)。结果表明,大部分扁颅蝠雌雄后代在性成熟前发生扩散,其亚成体扩散率无性别差异(雄性82.2%,雌性66.7%;P>0.05)。对成年雌雄两性扩散率(雄性76.5%,雌性58.5%)的分析亦未见性别差异(P>0.05),但亚成体和成体合并结果显示雄蝠扩散率(80.7%)高于雌蝠(62.3%,P<0.01)。此外,我们还测量了扩散的距离,雄性后代的扩散距离(787.5±26.980m,n=37)比雌性(517.4±25.308m,n=24)远(P<0.01);在出现扩散的61只后代中,仅有一只(0.7%)雄性亚成体扩散到其它的竹林,其余个体均在出生竹林内的不同竹筒之间进行扩散。
张礼标洪体玉韦力朱光剑张光良巩艳艳杨剑胡慧建
关键词:婚配制度扁颅蝠
地标对犬蝠空间记忆的影响(英文)
2010年
为了研究地标(landmarks)是否影响犬蝠(Cynopterus sphinx)的空间记忆,我们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犬蝠和地标在觅食过程中空间记忆形成的关系。实验组按照每天地标数分别为0、2、4、8、0的数目连续进行5天实验,对照组不设地标进行相同条件的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犬蝠第一次取食所用的时间与实验天数之间极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实验组r=-0.593,P<0.01;对照组r=-0.581,P<0.01);实验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s:r=0.177,P>0.05);对照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r=0.44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犬蝠第一次取食的时间差异不显著(GLM:F0.05,1=4.703,P>0.05),两组间取食的成功率差异也不显著(GLM:F0.05,1=0.849,P>0.05)。这些结果说明了随着时间增加,犬蝠对取食地的空间记忆逐渐形成,放置地标在犬蝠对取食地空间记忆形成的过程中无显著影响。
曾玉张信文朱光剑巩艳艳杨剑张礼标
关键词:犬蝠空间记忆地标
广东发现二种局部白化蝙蝠被引量:3
2011年
动物的白化主要是由于动物的黑色素细胞缺乏或者黑色素生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体色异常现象。白化现象有完全白化和局部白化两种,部分白化指皮肤、毛发等的局部白化;完全白化是指由于完全缺少黑色素,皮肤和毛发白色,眼睛红色。
洪体玉巩艳艳杨剑胡慧建张礼标
关键词:白化
体毛染色结合臂环的标记技术在犬蝠室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
动物行为观察中个体识别是非常重要的。而现有对蝙蝠的标记方法,如臂环和颈圈等并不能满足室内红外线摄像头下识别个体进行行为观察的需要。本文采用体毛染色和臂环相结合的方法对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标记,可在室内行为观察中识别个体。
巩艳艳洪体玉周善义杨剑彭涛胡海龙朱光剑张光良曾玉张礼标
关键词:蝙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