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昌华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2篇制片
  • 2篇切片
  • 2篇蜡块
  • 2篇标本
  • 2篇病理技术
  • 1篇早癌
  • 1篇诊断率
  • 1篇支气管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绒毛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包埋
  • 1篇手法
  • 1篇受体
  • 1篇蜕膜
  • 1篇蜕膜组织
  • 1篇凝集素
  • 1篇凝集素受体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7篇季昌华
  • 5篇周成军
  • 4篇杨京彦
  • 4篇于洁
  • 3篇杨洋
  • 3篇王海涛
  • 2篇管冰心
  • 2篇滕国鑫
  • 1篇吴洪磊
  • 1篇马小静
  • 1篇张廷国
  • 1篇徐永萍
  • 1篇段淑红
  • 1篇高晓林
  • 1篇王晓映
  • 1篇邱健青
  • 1篇郭琳
  • 1篇王晓映
  • 1篇陈忠政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胃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制作方法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 28例中,前期10例标本全部取材,每个脱水盒独立包埋1个组织块,单病例蜡块数最多16个;后期18例采用每个脱水盒多个组织块顺序包埋,单病例蜡块数最多6块;18例中有4例同一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包埋后组织块未在同一平面,切片显示组织部分缺失,其余14例每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脱水包埋后组织平整,切片显示组织切缘完整,胃黏膜层次清晰。结论胃ESD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制片有利于准确病理诊断。
杨京彦管冰心王海涛王晓映滕国鑫季昌华于洁张廷国张廷国
关键词:取材
病理大蜡块及大切片的制作被引量:13
2018年
病理大型切片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标本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在一张切片上无拼接的显示肿瘤整体结构及肿瘤分布情况、范围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更方便测量肿瘤大小,避免常规多张小切片拼接时产生的误差,更好的保留组织完整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精确病理诊断。选取2016年1~8月问的前列腺腺泡腺癌根治标本、子宫内膜癌根治标本、消化道黏膜下剥离(ESD)标本等观察大切片在诊断中的作用和优势,总结大切片制作及相关取材和蜡块制作等的体会。
于洁季昌华管冰心杨京彦杨洋王海涛乌肖林张璐璐周成军
关键词:大切片病理诊断
连续超长切片在胃肠活检病理标本制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胃肠活检病理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工作中,活体胃肠活检标本较小,在石蜡包埋中,一般采用6~8张切面铺片仅有限覆盖病变,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影响诊断医师准确而全面的病理诊断;为呈现最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表浅病变诊断信息丢失。胃肠活检病理采用三段连续超长切片,行全切片铺片,最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杨洋季昌华杨京彦王海涛于洁潘成然周成军
关键词:病理技术
消化道早癌38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343例,共385个标本,观察其发生部位、性别分布特征及组织形态学表现,分析ESD标本与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活检标本早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结果早癌的诊断率及检出率呈逐年提高趋势;ESD早癌患者男性的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早癌活检与ESD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4%,过诊率为8.08%,低诊率为8.08%。结论早癌病理诊断,尤其是活检诊断要注意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并重;充分了解消化道早癌的基本临床内镜特点,结合内镜表现初步判断肿瘤分化和浸润深度,参考内镜表现及有经验内镜医师的内镜诊断,有助于提高早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活检病理诊断和ESD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滕国鑫杨京彦王晓映季昌华吴洪磊周成军
关键词: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断率检出率
斜面包埋手法在组织石蜡包埋中的运用及体会被引量:6
2017年
石蜡包埋法是目前病理科最常用的组织包埋方法之一,日常工作中,受组织结构及取材等多因素影响,一个脱水盒中需放置多块组织,在石蜡包埋时,多块组织面难以保证在同一包埋面上,不仅导致组织切片切面不全,影响诊断,
杨洋于洁潘成然张宪菊郭琳陈忠政季昌华
关键词:病理技术石蜡包埋组织制片
凝集素受体WGA、RCA和ECL在米非司酮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蓖麻凝集素(RCA)受体和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凝集素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组(实验组)和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其间充质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在蜕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ECL受体在绒毛上皮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WGA和RCA受体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3种凝集素受体在绒毛及蜕膜的间充质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蜕膜上皮组织中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的表达,阻碍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
段淑红高晓林马小静邱健青徐永萍季昌华
关键词:米非司酮绒毛膜绒毛蜕膜
细支气管腺瘤2例被引量:5
2021年
例1男性,56岁。5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无明显咳嗽、咳痰,定期复查期间发现结节增大。无肝炎、结核病史。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内见多发小结节影,大者位于右肺下叶背段(im30),直径约1 cm,边缘欠光滑(图1)。诊断:双肺多发小结节,右肺下叶结节。
乌肖林张璐璐郑玉平季昌华周成军
关键词:肺肿瘤病例报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