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凤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配施
  • 1篇动力学
  • 1篇鸦胆子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社会分工
  • 1篇湿地系统
  • 1篇水稻
  • 1篇填料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配施
  • 1篇人工湿地
  • 1篇人工湿地系统
  • 1篇吸附等温式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磷钾
  • 1篇劳动分工

机构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吴小凤
  • 4篇李林锋
  • 1篇刘素青
  • 1篇杨新华
  • 1篇陈小丽
  • 1篇吕瑞玲
  • 1篇刘敏超
  • 1篇邹晓彪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天然牡蛎壳对磷吸附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静态平衡法,开展了天然牡蛎壳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溶液初始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牡蛎壳对磷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Langmuir等温模型的相关系数略大于Freundlich,可更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不同温度下,牡蛎壳对磷的吸附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由Langmuir等温方程计算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3.53mg/kg(15℃)<84.75mg/kg(25℃)<112.36mg/kg(35℃);热力学参数吸附焓变△Hθ=36.62kJ/mol,熵变△Sθ=0.14kJ/(mol·k),牡蛎壳对磷吸附为吸热反应,自发过程;对磷吸附有影响四种因素依次为牡蛎壳用量>初始磷浓度>温度>pH,获得最大磷吸附量的优化组合为:牡蛎壳用量1g,初始磷浓度30mg/L,试验温度35℃和pH9,其最大磷吸附量为875.61mg/kg。
李林锋吴小凤
关键词: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
劳动分工思想的演变及展望
2012年
劳动分工思想经斯密之手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和灵魂,但自马歇尔以后,分工思想逐渐淡出了主流学者的视野,而只存在于异端经济学流派中。不可否认,斯密将分工思想与其古典均衡思想的结合,致使其理论解释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事实上,分工展开的内在规定性与现代演化经济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分工思想的未来只能聚焦于经济系统的分工与专业化演变分析。
杨新华陈小丽吴小凤
关键词:劳动分工社会分工比较静态分析
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1.2。
李林锋吴小凤
关键词:鸦胆子养分吸收
分子标记技术及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9年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类型的遗传标记,作为研究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快速发展与应用对水稻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综述20多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一般特点、和检测技术及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吕瑞玲吴小凤刘敏超
关键词:分子标记水稻
不同填料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火山石、沸石、牡蛎壳、陶粒、麦饭石和砖红壤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在水力负荷(0.5~1.5 m/d)的条件下,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进行单一填料和组合填料的污水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单一填料砖红壤、牡蛎壳、陶粒和麦饭石人工湿地系统对有机物去除能力较好,COD的去除率在40%以上。砖红壤、麦饭石和沸石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39%以上,火山石29%,牡蛎壳和陶粒填料对总氮去除率均低于20%。除砖红壤具有较好去除磷的能力86%外,其余填料系统对磷的去除效率均在30%左右。与单一填料湿地系统相比,9种组合填料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有所增加,其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82%、40%~91%、47%~84%,且均优于单一填料系统。由此可见,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通过选择适宜的填料组合,完全可以在相对较高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吴小凤邹晓彪李林锋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填料
湛江5种红树林树种光合作用特性及光合固碳能力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湛江市特呈岛5种红树林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各树种的光合作用特性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并评估其固碳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秋茄和红海榄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白骨壤、木榄和桐花树为双峰型,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而且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左右。其中,白骨壤和木榄的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桐花树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Pn的主要决策因子,而叶面大气蒸汽压亏缺(VPD)是主要限制因子;影响秋茄和红海榄叶片Pn的主要决策因子是气孔导度(Gs),主要限制因子是叶温(Tl);影响木榄叶片Pn的主要决策因子是气孔导度(Gs)。基于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各树种日净固碳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秋茄的日净固碳量最大(13.83 g·m-2·d-1),其次为白骨壤和桐花树(9.48和8.24 g·m-2·d-1),木榄和红海榄的较小(6.72和6.30 g·m-2·d-1)。5种红树林树种的光补偿点(LCP)介于28.3~137.0μmol·m-2·s-1之间,显示了阳生植物的特性。光饱和点(LSP)介于169.3~1189.3μmol·m-2·s-1之间,桐花树最大,红海榄最小。5种红树林树种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白骨壤最高为0.064 mol·mol-1,木榄最低,仅为0.005 mol·mol-1。5种红树林植物叶片的光响应参数与日净固碳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LSP-LCP、AQY、LSP、LCP。
李林锋吴小凤刘素青
关键词:红树林光合日变化光合固碳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