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智蕾

作品数:10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5篇寒地
  • 5篇
  • 4篇稻田
  • 3篇氮量
  • 3篇氮效率
  • 3篇土壤
  • 3篇寒地水稻
  • 2篇倒伏
  • 2篇施肥
  • 2篇抗倒
  • 2篇抗倒伏
  • 2篇控释
  • 2篇肥水
  • 1篇氮矿化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稻花香
  • 1篇稻米

机构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作者

  • 10篇彭显龙
  • 10篇刘智蕾
  • 8篇于彩莲
  • 2篇刘元英
  • 2篇王丹
  • 1篇孙彦坤
  • 1篇宋文博
  • 1篇刘洋
  • 1篇马昕
  • 1篇刘小慧
  • 1篇梁辰
  • 1篇杨艳明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确定经济合理施氮量的新方法:基于施氮量与稻米产量效应函数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的密度与施氮量协同组合。【方法】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辉煌村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供试品种。以密度为主区,设置15穴/m2(D1)和24穴/m2(D2);以施氮量为副区,设施氮(N)量为0、75、105、135 kg/hm^(2)4个水平,分别表示为N0、N75、N105、N135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测定了植株地上部干物重、稻谷产量、精米产量、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等指标;比较了稻谷产量与精米产量确定的施氮量差异。【结果】在D1、D2两个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重、精米产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N105达到最大值。除D1密度下N10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13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13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75处理无显著差异,但2018年地上部干物重却显著高于N75处理。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精米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精米率和食味值却呈降低趋势。与N0相比,N135处理精米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了7.58%,精米率和食味值分别平均降低了8.81%和10.24%。N105处理的氮素回收率显著高于N75和N135处理,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N135处理。D2密度下精米蛋白质含量低于D1密度处理,而精米率和食味品质高于D1密度处理,D2密度下的稻谷产量、氮积累量和精米产量均高于D1密度处理,氮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比D1处理平均提高了40.35%和40.31%,两个密度间氮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农户直接出售优质米使经济效益提高了7428元/hm^(2),D2密度使经济效益额外增加了4229元/hm^(2)。施氮量与稻谷产量、精米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施氮量与稻谷产量效应函数,确定经济最佳施氮量为96.4~123.7 kg/hm^(2);依据施氮量与
彭显龙车俊杰宋聪齐文晶李鹏飞刘智蕾于彩莲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
低温后追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小区试验,水稻返青后冷水处理7 d,研究水稻前期低温后追氮对水稻生长、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产量及氮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水稻分蘖,水稻生育期延迟约3 d,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氮积累量及产量。低温后施氮促进分蘖恢复并对生育期影响较小,但过量施氮反而延长生育期约6 d。施氮促进水稻产量恢复,追施40 kg N·hm^(-2)即可使水稻产量恢复至常温水平,大穗型品种主要增加穗粒数与结实率,穗数型品种主要是穗数恢复。追施80 kg N·hm^(-2)产量达到常温水平,但PFP显著降低。低温后施氮2周对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施氮后5周干物重恢复速度增加,至成熟期增加供氮处理干物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低温后施氮促进水稻氮代谢,增加氮积累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综上所述,低温后适量施氮可促进水稻生长及产量恢复,此试验条件下追施40 kg N·hm^(-2)即可,追施氮量过高导致生育期延期,降低氮效率。
彭显龙张晓辉刘智蕾刘智蕾刘婷婷于彩莲
关键词:水稻氮效率
相同气候背景下南北方稻田土壤上水稻生长及氮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差异,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叶片SPAD值比黑土型水稻土高19.28%-21.19%,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23.89%-40.53%,2019年土壤类型对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28 d淹水培养试验表明,两种土壤的无机氮总量基本相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初始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但后期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低,黑土型水稻土的矿化势更高,有更大的矿化潜力。黑土型水稻土的AEN(氮肥农学效率)比乌栅土型水稻土高,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PFPN(氮肥偏生产力)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乌栅土型水稻土的Y0/Nr(Y0为无肥区产量,Nr为施氮量)更高,供氮与施氮更加协调。2018年黑土型水稻土的REN(氮肥吸收利用率)和PEN(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
黄秋红刘智蕾李鹏飞车俊杰于彩莲彭显龙
关键词:土壤类型氮效率氮矿化
氮肥优化管理对稻花香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优质水稻品种稻花香2号易倒伏,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设置习惯施肥、氮肥综合管理和控释掺混肥等处理,研究氮肥管理模式对稻花香2号抗倒伏能力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氮肥综合管理处理增加茎秆含钾量,显著提高水稻茎秆抗折力,水稻田间倒伏较少或未倒伏,而习惯施肥处理倒伏比例为4.5%~8.7%(P<0.05);氮肥综合管理和控释掺混肥处理比习惯施肥水稻产量提高7.0%和9.2%(P<0.05);施用控释掺混肥处理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基部第二节间充实度和茎秆抗折力等与氮肥综合管理处理无显著差异,但田间倒伏比例显著高于氮肥综合管理和习惯施肥,原因是施用控释肥掺混肥处理在整地时控释肥漂浮导致肥料分布不匀。氮肥综合管理可提高稻花香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及稳产性。
彭显龙梁辰梁辰于彩莲刘智蕾
关键词:水稻倒伏控释肥
肥水优化管理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25和30穴/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肥水管理对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种植密度下,与农民习惯肥水管理相比(FFP-25,FFP-30),肥水优化管理(OPT-25,OPT-30)使水稻产量增加8.5%~9.8%(P<0.05),抽穗后40d,茎粗增加了9.4%~17.5%(P<0.05),茎壁厚度增加了12.7%~21.2%(P<0.05);单位节间干重和糖氮比增加,大小维管束截面呈近圆形,明显提高了大小维管束数量、面积和机械组织厚度,茎秆抗折力增加了30.8%~31.9%(P<0.05),倒伏指数降低15.4%~21.1%(P<0.05)。相同肥水管理下,增加种植密度对水稻倒伏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增加密度的同时优化肥水管理(OPT-30),产量比FFP-25增加了15.5%(P<0.01),倒伏指数降低了16.8%(P<0.05)。肥水优化管理改善了水稻基部第二节间的显微结构,促进了节间充实,增加了水稻抗倒伏性能。
王丹刘元英彭显龙刘智蕾宋文博
关键词:寒地水稻倒伏显微结构
机械侧深施控释掺混肥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效益被引量:54
2017年
【目的】追肥表施是稻田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了深施控释掺混肥对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机插水稻为供试作物,于2013~2015年在黑龙江农垦大兴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在肥料总量和底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了常规追肥(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追施尿素两次,追施方法为地表撒施,FFP)和机械插秧的同时,在水稻根系侧深5 cm施控释尿素和复合肥处理,供试控释尿素为理论控释期50天(OPT1)和60天(OPT2)两种。在实验室和田间测定了控释尿素的释放情况,调查了水稻氮素积累、产量等指标。【结果】在25℃条件下,两种控释尿素水中释放期(释放率为80%)分别约为40天和70天;在田间对应值分别为50天和80天。与常规施肥相比,OPT1和OPT2促进了水稻快速返青,增加了早期分蘖和最高分蘖数,在水稻分蘖成穗率稍有提高的条件下,OPT1和OPT2处理较FFP处理水稻收获穗数提高了15.8%~21.1%(P<0.05),水稻产量提高了13.4%~18.7%(P<0.05)。OPT1和OPT2虽然肥料投入稍有增加,由于增产使每公顷增收3000元以上,施用释放期长的控释肥增收效果更好。【结论】机插侧深施用控释掺混肥能保证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成熟期氮积累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机插侧深施用控释掺混肥实现肥料的深施,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氮效率。
马昕杨艳明刘智蕾孙彦坤于彩莲彭显龙
关键词:寒地稻田控释掺混肥机械施肥
基于农户施肥和土壤肥力的黑龙江水稻减肥潜力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黑龙江稻田面积320多万公顷,为全国稻田面积最大的省份,10多年来水稻产量一直徘徊在7000kg·hm^-2,也是我国稻田化肥用量(纯N约150kg·hm^-2)最低的省份。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黑龙江是否存在节肥潜力有待研究。【方法】调查水稻主产区农户施肥情况。2005年调查区域为五常、方正、木兰、宁安、庆安、铁力、尚志、阿城;2008年调查区域为密山、虎林、庆安、五常、宁安、方正、萝北、桦川、富锦和尚志;2015年调查区域为五常、方正、宁安、虎林和庆安。每个地点随机选择一个乡,每个乡随机选择2或者3个村,每村调查10户,共638户。2009—2010年,采集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8万多个土壤样品,测定0—20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采用理论适宜施氮量法估算黑龙江稻田氮肥用量;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水稻减肥潜力。【结果】2005、2008和2015年黑龙江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6427、7593和7142kg·hm^-2,3年平均产量为7104kg·hm^-2。农户间产量差异较大,高低相差近5000kg·hm^-2。稻田N、P2O5和K2O用量平均分别为141.0、56.6和51.6kg·hm^-2,N、P2O5和K2O用量高低相差均超过300kg·hm^-2,农户间施肥变异较大,盲目施肥问题突出。稻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约为26和138mg·kg^-1。速效磷的变异超过了40%,不同区域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70%以上的样品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要达到7500kg·hm^-2的产量水平,对应的理论适宜N用量为105kg·hm^-2,只有20%的农户实现了高产氮素高效,有70%的农户具有节肥潜力,可以节氮超过26%。通过节肥,每千克氮素生产的粮食可由50kg提高到70kg。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稻田P2O5和K2O适宜用量分别为41.6和35.9kg·hm^-2,可以减量约30%。�
彭显龙王伟周娜刘海洋李鹏飞刘智蕾于彩莲
关键词:寒地稻田施肥量
阶段培养法测定稻田氮素矿化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传统原位培养法测定的氮素矿化量与无氮区水稻吸氮相关性不高。为此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期为准确测定土壤供氮提供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在插秧前取土,按水土比约1:1装入自封袋中于田间原位连续培养,每隔约30 d取样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改进培养方法则采取阶段培养的方法,在插秧前取土,同上法装入自封袋,再将自封袋放入装满水的离心管中于田间培养,在下次取土样(约30 d后)的同时取出上次培养的土袋,并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2013—20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传统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先增加后降低,与最高值相比,矿化氮下降了6.7%~28.6%;而改进的阶段原位培养法测定矿化氮未出现下降情况,因此传统方法测定的矿化氮较改进方法降低了30.0%~67.7%(p<0.05)。培养时间对矿化氮量影响显著,土样在田间连续培养约40 d就有抑制氮素矿化的风险,因此,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过长。改进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量与田间无氮区水稻吸氮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621(p<0.01)。在测定稻田土壤矿化氮时,应采用阶段培养法,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超过40 d。该方法测定矿化氮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
宋挚于彩莲刘智蕾刘洋刘小慧彭显龙
关键词:土壤供氮稻田吸氮量
肥水优化管理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25和30穴.m-2的密度条件下,比较农民习惯肥水管理(FFP)和肥水优化管理(OPT)的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FFP-25产量为8.95 t.hm-2,FFP-30通过增加密度使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1.4%(P<0.01),但是分蘖成穗率降低,因此增产不显著;与FFP-25相比,OPT-25通过肥水优化管理使分蘖成穗率提高4.8%,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4.8%(P<0.01),产量提高8.5%(P<0.05);OPT-30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密度,与FFP-25相比,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10.8%,粒重/叶面积提高15.7%(P<0.01),产量提高15.5%(P<0.01)。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密度产量增加不显著,增加密度的同时降低总氮量,增加穗肥中氮素的比例,并采用以水带氮的追肥方式,能够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提高了抽穗期粒叶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彭显龙刘智蕾刘元英王丹
关键词:寒地水稻
氮量对高产水稻品种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2018~2019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主栽高产型水稻品种松粳3号为试验材料,设0、75、105、135、165 kg·hm^(-2)等5个供氮水平,调查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等指标。施氮促进水稻分蘖发生,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分蘖数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抽穗、成熟3个时期分蘖数增加量分别为49.54%~65.15%、62.36%~82.90%和63.13%~87.92%(P<0.05),施用氮肥分蘖成穗率增加12.99%~15.13%(P<0.05)。施用氮肥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积累,施氮量相差60 kg·hm^(-2)以上植株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水稻产量、单位面积颖花数随氮量增加而增加,结实率随氮量增加而降低。氮量和产量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转折点施氮量为137~138 kg·hm^(-2),对应产量为9080~9166 kg·hm^(-2)。随氮量增加氮肥吸收利用率无明显变化或显著增加,具有年际间差异。随氮肥用量增加,氮肥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2019年除外)、偏生产力显著降低。施氮量在137.5 kg·hm^(-2)以上虽未造成减产,但前期低温年(2019年)氮量由135 kg·hm^(-2)增至165 kg·hm^(-2),造成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施氮量增加不易造成减产,但氮效率降低,适量施氮对实现高产水稻品种高产和氮高效相统一尤为关键。
彭显龙车业琦李鹏飞陈志豪刘智蕾于彩莲
关键词:水稻氮效率高产水稻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