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世界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被引量:7
- 2015年
-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节能减排炼铁新技术。北美拥有廉价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充分利用天然气生产高炉铁水和DRI是其必然选择。南美洲1座高炉创造了28年5个月的长寿世界纪录。西欧的高炉炼铁技术趋于成熟,其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炉顶煤气循环喷吹技术,实现大幅度削减CO_2排放的目标。韩国不仅拥有6000m^3级的世界最大高炉,而且建成并投产了生产能力为150万t和200万t的2座FINEX商业化装置。日本的特点是开发RCA和铁焦等新型高炉炉料,以及氢气还原铁矿石的技术。为了适应第4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智能炼铁技术也有了长足进展。
- 李刚毕学工刘威李鹏
- 关键词:高炉长寿
- 铁焦初始反应温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在炼焦配煤中分别添加加拿大BLC、澳大利亚FMC和中国鄂西铁矿粉炼制铁焦,研究添加铁矿粉的种类及配比、入炉煤的性质和堆积密度等对铁焦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煤中添加10%铁矿粉所制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显著降低,其中添加鄂西铁矿粉所制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最低,比添加加拿大BLC铁矿粉所制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低54℃;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随铁矿粉中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炼焦配煤中添加铁矿粉比例的增加,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呈线性降低,当添加20%加拿大BLC铁矿粉时,铁焦的初始反应温度较未添加时低255℃;入炉煤的性质和堆积密度对铁焦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小。
- 史世庄罗永辉毕学工李鹏毛彦高郑齐汪恭二刘威
- 关键词:影响因素铁矿粉炼焦配煤
- 烧结电除尘灰内配碳球团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以烧结电除尘灰、轧钢皮、膨润土、有机粘结剂和潞安煤为原料,研究了内配碳球团矿的合理生产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各因素的水平:C/O为0.5、0.6、0.7和0.8,焙烧温度为1 250℃、1 275℃、1 300℃和1 325℃,焙烧时间为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抗压强度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焙烧时间的影响最小;脱锌率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焙烧时间的影响最小;金属化率和还原度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C/O影响最小。研究发现,当C/O为0.8、焙烧温度为1 325℃、焙烧时间为10 min时,抗压强度达到2 105 N,脱锌率达到91%,还原度达到86.3%,金属化率达到80%,产品质量基本满足高炉生产的要求。
- 毕学工王亚雨谢登高刘威周进东
- 关键词:抗压强度还原度
- 碱金属K对铁焦与CO_2气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将铁焦置于K_2CO_3水溶液中煮沸,通过调节煮沸时间获得不同增碱量的试样。采用热重天平和气体分析仪研究铁焦在增碱处理前后几个不同温度下与CO_2气化反应时的失重和废气成分变化情况,确定了铁焦的气化开始温度,并基于未反应核模型进行铁焦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K使铁焦气化开始温度明显降低;碱金属K对铁焦的气化反应有促进作用,降低了化学反应活化能和内扩散活化能,这种正催化作用在低温下比高温下更明显;铁焦气化反应在开始阶段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的控制,随后逐渐变为内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的混合控制。
- 毕学工刘威王亚雨周进东史世庄
- 关键词:CO2气化气化反应性气化温度
- 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 2017年
- 通过配煤炼焦实验,研究入炉煤的性质、炼焦工艺和添加剂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单种煤还是配合煤,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均随入炉煤煤化度的提高而上升;随着焖炉时间的延长,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显著升高;随着入炉煤细度的增加,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有所升高,而入炉煤的堆积密度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基本没有影响;具有催化作用的添加剂能显著降低焦炭的初始反应温度,而添加铁矿粉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较消石灰的影响更为明显。
- 史世庄毛彦高毕学工汪恭二郑齐刘威
- 关键词:焦炭煤质炼焦工艺消石灰铁矿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