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秀琼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盐岩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划分对比
  • 1篇岩相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四川盆地
  • 1篇台地
  • 1篇碳酸盐岩台地
  • 1篇盆地
  • 1篇裂缝性
  • 1篇裂缝性储集层
  • 1篇灰色关联
  • 1篇嘉二段
  • 1篇嘉陵江组
  • 1篇高陡构造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谭秀成
  • 3篇何秀琼
  • 2篇李俊良
  • 2篇刘宏
  • 1篇李倩
  • 1篇杨金利
  • 1篇罗玉宏
  • 1篇陈东亮
  • 1篇李凌
  • 1篇蔡正旗
  • 1篇周彦
  • 1篇罗冰
  • 1篇吕滨
  • 1篇牟春
  • 1篇邹娟
  • 1篇姚晏波
  • 1篇邹军
  • 1篇冯元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碳酸盐岩台地多旋回沉积小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研究--以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为例被引量:16
2008年
以四川盆地川中磨溪构造下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为研究对象,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多旋回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方法。通过对海水咸化旋回、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古气候变化旋回沉积特征与成因的分析,磨溪地区嘉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沉积界面特征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种高频沉积旋回具多成因机制特征。在此基础阐明了高频米级旋回的划分原则,提出了一种多旋回沉积界面优选的依据与方法,据此,重新厘定了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小层划分方案。通过精细对比,建立了近于等时的地层格架。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单纯运用岩电特征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时带来的多解性问题,并使各亚段和小层接近于等时的沉积体,为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成因和分布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地层学基础。
谭秀成罗冰李凌罗玉宏杨金利姚晏波李俊良邹娟何秀琼
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碳酸盐岩台地嘉陵江组三叠系四川盆地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被引量:29
2008年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
刘宏蔡正旗谭秀成何秀琼吕滨杜伟峰牟春陈东亮
关键词:川东高陡构造碳酸盐岩薄层
基于灰色关联的复杂碳酸盐岩测井岩相识别被引量:12
2008年
岩石结构及成分的解释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基于各种数学方法的测井岩相识别是非取心井沉积微相解释的关键。由于复杂碳酸盐岩的测井多解性,其岩相的测井识别一直是个难题。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嘉二段测井岩相解释为例,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复杂碳酸盐岩测井岩相识别中的应用,灰色关联较之其他数学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快速等优点,经与取心井对比分析,其岩性识别的准确程度较高,获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刘宏谭秀成周彦李俊良李倩冯元何秀琼邹军
关键词:碳酸盐岩测井灰色关联岩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