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明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军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军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博物
  • 4篇故宫博物院
  • 4篇博物院
  • 3篇入关
  • 3篇入关前
  • 3篇沈阳故宫博物...
  • 3篇清入关前
  • 2篇火炮
  • 2篇八旗
  • 2篇博物馆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史
  • 1篇档案史料
  • 1篇宣统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珍品
  • 1篇志愿
  • 1篇志愿者
  • 1篇赏赐
  • 1篇社会福利

机构

  • 12篇沈阳故宫博物...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作者

  • 12篇于明霞
  • 1篇刘迪
  • 1篇吕海平

传媒

  • 6篇沈阳故宫博物...
  • 1篇博物馆研究
  • 1篇满族研究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美成在久
  • 1篇辽宁省博物馆...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被引量:7
2009年
工业遗产的出现与全球经济转型、工业衰退的时代性巨变紧密相关。在巨变中,工业遗产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得以生成,并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工业遗产的保护有若干途径,其中博物馆化保护具有理论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可使遗产原真性最大程度呈现,并使之发挥潜在的社会意义。
刘迪于明霞
关键词:工业遗产博物馆
沈阳故宫西所外檐彩画现状研究
2022年
以沈阳故宫西所外檐彩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彩画的类型、特征及典型现状病害,探究清官式彩画在严寒地区现代赋存环境下的存续现状。采用田野调查、实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厘清了西所外檐彩画谱子规制,分析和总结了近四五十年以来的彩画病害和病害分布规律,在西所彩画重绘保护工程即将展开之际,为彩画重绘工程的谱子设计、传统工艺做法的继承和延续以及彩画的预防性保护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记录和完善了沈阳故宫彩画保护和管理的历史与经验,为继承和延续彩画传统工艺提供了技术上的佐证和支持。
吕海平张微漪于明霞
沈阳故宫院藏乾隆御题脱胎漆器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漆器是一种利用漆树的汁液经加工后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器物,作为生活用品或工艺美术品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我国的髹漆工艺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雕漆、填漆、镶嵌等工艺,出土或遗留了大量的精美漆制品。尤其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技艺不断精进,品种不断丰富,花样不断翻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集历代之大成'的巅峰之势。
于明霞
关键词:器物漆器
清代八旗火器制造琐谈
2023年
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八旗装备并制造火器,建立相应的制造机构和制造制度。到了清定都北京之后,八旗火器制造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本文以《皇朝礼器图式》《钦定大清会典》《清朝通典》等典籍所载,结合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火炮、火枪,论述八旗火器的制造。
于明霞
关键词:火炮火药
沧溟探本 继往开来——沈阳故宫博物院近五年学术研究回顾
2022年
沈阳故宫是清代帝王建筑并使用的宫殿,也是清中期以后收藏大量宫廷艺术珍品的宝库。1926年辟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以来,研究者以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和丰富的文物藏品为依托,开始逐步进行整理、研究、探索,出版了一些论著成果,为博物馆最初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一代代博物馆人深追档案史料,查阅典籍图书,孜孜以求,不断前进。
于明霞
关键词: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艺术珍品
试论沈阳故宫藏“宣统拾四年”款银盆及相关问题
2007年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批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出宫的文物,主要有珠宝、金属器等。其中有一件非常特殊的银盆,说其特殊,一是在银盆的底部镌有款识'宣统拾四年三月初三日';二是它作为溥仪的私人物品,辗转漂泊几十年,见证了溥仪的流亡生活。本文将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对这件'宣统拾四年'款银盆所富有的特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一论述。银盆(见彩页4)全高6.8厘米,口径15.7厘米,重380克。圆形,板沿,外边缘向内卷起,略高出沿面,腹壁较深,偏直,略有弧度,近底部连接处有圆滑的弧线过渡。
于明霞
关键词:彩页宣统故宫博物院私人物品
清入关前火炮浅论
2020年
火炮是清代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但以往学界对清入关前火炮使用的研究不多。本文以清入关前历次战争为突破口,归纳努尔哈赤及皇太极时期涉及火炮使用的档案记载,理顺清入关前火炮使用的基本过程,并对火炮的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于明霞
关键词:清入关前火炮大炮
浓缩史迹见证文明——沈阳故宫博物院满族历史文物概说
2014年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它的前身为女真,其祖先可追溯到史前记载的肃慎,后称挹娄、勿吉,隋唐时期,称为靺鞨,曾建立渤海政权,至辽始称女真(女直)。至努尔哈赤时期,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地方政权,修筑城池、建造宫室,促使满洲共同体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满族人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沈阳故宫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建造和使用的宫殿,是我国唯一一座具有满族特色建筑风格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于明霞
关键词:概说挹娄勿吉宫室
清入关前八旗兵制建立综论
2023年
八旗制度,是源于女真人传统的狩猎形式,进而产生的一种军事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兵士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即“军政合一”。从努尔哈赤时期初建的满洲红、黄、蓝、白四旗,到加以镶边的八旗的确立,标志着满洲八旗的建立。皇太极时期,归附日众,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此时,清朝的武装力量,即为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三部分组成的八旗,在习惯上还称为八旗。清入关前,其国家(军队)兵制也是在“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中产生的,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兵制的传统,又创造性地结合八旗的组织形式,转变为国家的正式兵制,即八旗兵制。清入关前八旗兵制的内涵丰富、系统庞杂,包括军队的编制、挑甲、战场上的用兵、驻防、俸饷、奖惩、装备、通信等,而过程上则与八旗制度的创建与发展相同,即将军事制度与政治制度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于明霞蔡憬萱
关键词:清入关前
铜镜鉴古今 玻璃映芳容 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镜谈起
2023年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铜镜在中国古代历几千年不衰,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此外,铜镜与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相结合,发展出了多种类型、多样纹饰,其用途也渐趋广泛,或赏赐,或装饰,或收藏,或为信物,或辟邪。及至清代,在对传统青铜镜的继承和发展中,又吸纳和发展了新工艺,生产出大量玻璃制镜,引领一时风尚。
于明霞
关键词:铜镜赏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