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黎娜

黎娜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认知
  • 2篇术后认知功能
  • 2篇术后认知功能...
  • 1篇针刺治疗
  • 1篇止痉
  • 1篇致衰大鼠
  • 1篇三穴
  • 1篇面肌
  • 1篇面肌痉挛
  • 1篇痉挛
  • 1篇肌痉挛
  • 1篇海马
  • 1篇半乳糖
  • 1篇ANG
  • 1篇AT1R
  • 1篇D-半乳糖

机构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3篇刘喆
  • 3篇黎娜
  • 1篇王文娟
  • 1篇王昕
  • 1篇冯培培
  • 1篇王改梅
  • 1篇艾琪
  • 1篇殷洁
  • 1篇吴泽民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针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与突触功能、提高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就针刺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黎娜艾琪殷洁刘喆
关键词:针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干预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AngⅡ/AT1R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部分肝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对海马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1型受体(AT1R)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10只),D-半乳糖致衰(D-Galactose induced aged,Da)组(10只),Da+肝叶切除术组(30只,再随机分为1 d、3 d、7 d组3个亚组,10只/亚组)和电针组(30只,再随机分为1 d、3 d、7 d组3个亚组,10只/亚组)。电针组穴取"百会""大椎",给予连续波,15 Hz,1 m A干预治疗,各亚组分别干预1 d、3 d、7 d,其余各组只抓取固定,每天1次。采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ELISA法检测海马AngⅡ含量,荧光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海马AT1R m RNA及其阳性表达。结果:Da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显著少于青年对照组(P<0.05),其海马AT1R m RNA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多于青年对照组(均P<0.01);与Da组比较,Da+肝叶切除术1 d、3 d和7 d各亚组和电针1 d、3 d和7 d各亚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均较少(均P<0.01),AngⅡ水平、AT1R m RNA表达和阳性百分比均增加(P<0.05,P<0.01);电针组各亚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均显著多于同时间点Da+肝叶切除术各亚组(P<0.05,P<0.01),其相应海马AngⅡ水平、AT1R m RNA表达和AT1R阳性百分比均显著少于同时间点Da+肝叶切除术组(P<0.05,P<0.01)。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可改善Da致衰大鼠部分肝叶切除后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ngⅡ、AT1R阳性表达及AT1R m RNA有关。
冯培培刘喆王昕王文娟王改梅黎娜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AT1R海马
刘喆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被引量:1
2016年
面肌痉挛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刘喆教授认为,本病当从风论治。其基本病机为邪滞经脉,肝风内动。以祛风散寒,平肝息风,柔肝理脾,舒筋为治则。常用止痉三穴配合局部取穴及体针,以补泻手法辨证论治。
黎娜吴泽民应彦斌刘喆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刺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