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二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法医
  • 8篇法医病理
  • 8篇法医病理学
  • 8篇病理
  • 6篇猝死
  • 4篇基因
  • 3篇性猝死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猝死
  • 2篇源性
  • 2篇死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刑事科...
  • 3篇广州市公安局
  • 2篇广东省公安厅
  • 2篇深圳市公安局
  • 2篇广州市公安局...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黄山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黄二文
  • 7篇成建定
  • 5篇刘超
  • 4篇吕国丽
  • 4篇罗斌
  • 3篇权力
  • 3篇郝博
  • 3篇刘水平
  • 2篇孔小平
  • 2篇唐双柏
  • 2篇郑金祥
  • 2篇盛立会
  • 2篇孙宏钰
  • 2篇盖连磊
  • 1篇刘双高
  • 1篇徐伦武
  • 1篇黄雷
  • 1篇余彦耿
  • 1篇廖信彪
  • 1篇吴秋萍

传媒

  • 3篇法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法医学杂...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0例法医病理学伤病共存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2023年
伤病共存案件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的难点。本文选取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13~2021年受理的各类伤病共存案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伤病共存案件占同期死因鉴定案件总数的2.89%,男、女性别比5.09。参与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达71.43%,冠心病占49.29%。三种伤病关系类型中,疾病为主,损伤为辅的占比超一半(65.86%),伤病同等作用的占比最少(12.14%)。案件医疗救治比例高达82.86%。重新鉴定占比10.71%,其中伤后24 h内死亡的重新鉴定案例占比达53.33%,远高于该存活时间在初次鉴定案中20.80%的占比(χ^(2)=13.84,P=0.0002)。本研究揭示了伤病共存案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该类案件的鉴定水平提供了科学数据。
麦婷婷吕国丽廖信彪余彦耿廖信彪罗斌余彦耿黄二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因
窖蛋白与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unexpect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因其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尸体解剖呈阴性改变,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热点难题。USCD可能与部分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该类心律失常多由心脏离子通道蛋白或其相关蛋白发生异常所致。窖蛋白可以通过其脚手架区域与多种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在维持心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复极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当窖蛋白由于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等因素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时,受其调控的心肌离子通道的功能也受到损害,继而引起多种离子通道病的发生,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研究窖蛋白对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对于探索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午方宇盖连磊孔小平郝博黄二文石河盛立会权力刘水平罗斌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窖蛋白离子通道
2007-2013年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近年来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SUN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寻有关的病因学线索。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3年SUNDS死亡病例,并在资料库中按年龄、性别和死亡时间相接近、1:1匹配死因明确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病例按年龄、性别、籍贯、死亡月份、死亡时刻及职业划分亚组,对病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2013年东莞市SUNDS死亡病例共计56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2007-2013年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68/10万、0.79/10万、0.60/10万、1.24/10万、1.20/10万、1.65/10万、0.93/10万:年龄分布在17~55岁,中位年龄为35岁,与全死因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例数最高峰出现在3-6月份,最低在10-12月份,与当地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死亡高峰时段为凌晨0-1点,例数较最低时段(凌晨3-4点)高出20多倍;病例籍贯来源最多为湖南省(93例),有发病“聚集性”的是云南省(病例组/对照组4.25倍)、香港(3.67倍)及海南(2倍);SUNDS病例主要发生于劳动强度大、文化程度低的工厂一线工人、保安、清洁员等人群中。结论近年来东莞市SUNDS的年均发病率未见下降,提示发病的高危因素依然存在,须作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高危因素。
余彬彬翟李俊徐伦武郑金祥黄二文唐双柏刘超成建定
关键词: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汉族人群CAV基因变异及多态性与不明原因猝死的相关性研究
寻求窖蛋白基因(CAV)变异位点,探讨其与不明原因猝死(SUD)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部分不明原因碎死可能与CAV1/CAV3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相关性。
罗斌午方宇郝博黄二文权力刘水平
关键词:不明原因猝死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目前已发现17种基因突变与ACM有关,桥粒基因突变是ACM的主要病因。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心肌细胞丢失、纤维化、脂肪生成、炎症浸润和心律失常等ACM病变。桥粒结构改变和异常机械信号通过p53和经典WNT/catenin-β1信号通路参与ACM心肌细胞凋亡过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促使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分泌,诱发心肌组织炎症浸润;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纤维化过程;WNT、Hippo/YAP和PPARγ信号通路均参与ACM的脂肪生成;多种miRNAs参与调节ACM相关的脂肪生成;缝隙连接重构、连接蛋白和离子通道转运异常以及Ca2+失调参与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对ACM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基因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任涵吕国丽黄二文李洋刘超成建定孙宏钰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基因筛查
NUP155与房颤及原发性心律失常性猝死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NUP155是组成核孔复合体的一种重要的核孔蛋白,在核孔复合体介导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原发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由于编码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因此又被称为"心脏离子通道病"。NUP155是第一个被发现突变后能导致原发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非离子通道基因。本文将对NUP155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原发性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关系进行阐述。
任涵成建定黄二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房颤动
2004-2021年广州市338例猝死案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公安局法医经办的猝死案例,揭示该地区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死因鉴定提供新的参考数据,同时为相关公共卫生研究和决策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公安局2004-2021年的全部猝死案例,对基本案情、病历资料、法医学尸体解剖、毒化检验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38例猝死案件,心血管疾病猝死为主要类型,占比58.58%,而心血管疾病猝死中,冠心病致死最多见(40.40%)。猝死者年龄以30~<50岁最多见,占比51.78%。总样本男女性别比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05,P<0.01)。猝死者的死前状态呈多样化分布,其中情绪及心理波动占比最多(42.74%),其次为轻微外伤(24.19%)、饮酒和/或吸毒(12.10%)。5-9月高温(162例,占47.93%)和1月(34例,占10.06%)低温季节猝死案件多发。结论猝死病因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疾病猝死,其中冠心病最多。青壮年男性猝死多见,多发于高低温季节。猝死死前状态或诱因表现多样性,但分布数量呈聚集性。
彭芳琪吕国丽成建定刘超黄二文
关键词:猝死心源性猝死法医病理学流行病学
窒息相关案件的死因纠错分析3例被引量:2
2021年
导致死亡发生的疾病、暴力或衰老等因素即为死亡原因,简称"死因"。确定死因是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法医实践中,死因鉴定错误时有发生[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3]。对于死因鉴定错误的案例,国内外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对鉴定错误成因的系统分析。机械性窒息是法医实践中常见的死因,尸体征象表现为颜面部发绀、瘀点性出血和器官淤血等,称为窒息征象。其不具有特异性,不同尸体变化较大,与窒息相关的案例容易产生误判。本文选取某地经办的3例窒息相关死因鉴定前后不符的案件进行纠错分析,为避免死因鉴定错误提供参考。
刘嘉伟吕国丽成建定刘超刘超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机械性窒息
窖蛋白基因变异及多态性与不明原因猝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寻求窖蛋白(caveolin,CAV)基因变异位点,探讨其与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UD组(71例)、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血样,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CAV1与CAV3基因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直接测序,以明确CAV基因的遗传变异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SUD组中共检测到4个可能有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分别为CAV1:c.45C>T(T15T)和CAV1:c.512G>A(R171H);2个为SNP位点,分别为CAV1:c.246C>T(rs35242077)和CAV3:c.99C>T(rs1008642),且这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UD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D组中均未发现上述变异位点。结论部分SUD可能与CAV1和CAV3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相关性。
午方宇唐新华盖连磊孔小平郝博黄二文石河盛立会权力刘水平罗斌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法医遗传学不明原因猝死窖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
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与62例非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血清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死亡大多发生于医疗机构,占77.46%。采用单纯静脉给药方式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占53.5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生前治疗药物中占有重要比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多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非过敏性休克死亡组的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因鉴定应根据案情、解剖检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胡东阳黄翠刘双高黄雷郑金祥黄二文吴秋萍成建定唐双柏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过敏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