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色素P450 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75例进行PCI的ACS患者的CYP2C19*2、*3、*17、PON1及ABCB1基因型,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血小板聚集率>50%的患者列入氯吡格雷抵抗组,血小板聚集率≤50%列入氯吡格雷敏感组。结果 CYP2C19*2、*3基因为突变杂合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野生型显著升高,而CYP2C19*2/*2、*2/*3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更高。PON1基因突变率为59.43%,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5.43%。ABCB1突变率为60.57%,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4.86%。两者虽然突变率较高,但都对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的CYP2C19*2、*3基因突变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疗效,PON1及ABCB1基因则与其无显著相关性。
- 梁欣陈世财夏彬彬李六水陈静李亚利刘鑫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细胞色素P450PON1ABCB1基因多态性
- 96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收集并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发病时间关系,比较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治疗与转归,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最高(44.79%),有68.75%的患者在用药5~90天内发生了肝损伤;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中以抗肿瘤药物(32.29%)和中药(29.17%)所占比例最大,两者涉及到的药品分别有13种和14种;96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良好,停药后18~90 d肝功指标均恢复正常;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女性、BMI≥28kg·m^(-2)、有过敏史、合并高脂血症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需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引发急性肝衰竭;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和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对于老年以及女性患者,BMI较高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肝功能。
- 陈静李亚利梁欣刘鑫陈世财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