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振宁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基础教育
  • 1篇新疆高中班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教学
  • 1篇学科教学知识
  • 1篇整合技术
  • 1篇政策文本
  • 1篇政策文本分析
  • 1篇知识
  • 1篇中班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视域
  • 1篇书记
  • 1篇双语
  • 1篇双语教育
  • 1篇全力
  • 1篇全力推进
  • 1篇重要讲话精神

机构

  • 6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作者

  • 6篇陈振宁
  • 1篇桑国元
  • 1篇张海育
  • 1篇王学男

传媒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西藏教育
  • 1篇青海教育
  • 1篇安徽冶金科技...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青海黄南藏族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双语教育是全球化时代人类和谐发展的需要。本文深入研究黄南藏族双语教育,探索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的关系以及黄南藏族双语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张海育陈振宁
关键词:双语教育文化环境
政策工具视域下青海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2023年
教育政策工具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政策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开展地方性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同时也是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建立X轴;以建国以来青海省高等教育政策内容主题为纵向维度,建立Y轴;从“政策工具—高等教育政策内容要素”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揭示青海高等教育政策文本演变过程。本文从构建的青海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入手,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将青海省地方政府的68份高等教育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由此,探讨了政策文本的演变主题趋势及政策工具组合选择的合理性,以期为政策文本的完善与优化提出建议。
柳婉仪陈振宁
关键词:文本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高等教育的成就与展望
2023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青海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力推进“三区”建设,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产业“四地”建设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青海高等教育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陈振宁光昊
关键词: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全力推进
国内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动态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文章选取CNKI数据库中1999—2023年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经历了起步期、探索期与发展期;研究热点聚焦于义务教育、教育集团、公立教育等。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教育资源稀释与师资队伍同化的问题。
毛睿雅陈振宁
关键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CITESPACE
青南藏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TPACK知识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TPACK作为一个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框架,对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进行了相互协调和高度整合。本研究对新加坡学者Chai等人编制的TPACK量表进一步修订,主要以青南藏区250名教师为研究样本,萃取出TK、PK、CK、TPK、TCK、PCK、TPACK和TPCKp八个因子,结果发现,TPCKp、TPK、TK对TPACK知识的发展具有首要贡献,TPACK知识水平受到教龄、执教学段、学历、执教学科的影响,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最后,文章提出了研究启示,以期为青南藏区教师TPACK知识发展与教师教育提供参考。
陈振宁桑国元
关键词:TPACK教育信息化
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的政策公平感影响因素研究
2022年
公平感重在凸显人的主体感受,研究政策对象主体的公平感是教育公平和政策研究进入主体公平的时代转向,关乎政策对象主体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决策优化的科学性与适切性。政策公平感具有丰富的内涵结构,分为机会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和信息公平四个维度。将新疆内地高中班招生、管理与升学的全过程政策作为政策对象,对北京市和浙江省2所举办内高班学校的819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对内高班政策的公平感整体评价尚可,但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就读小学所在行政区划、文理科的学生对公平感的不同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对内高班学生的积极情感,共产生51.2%的解释力度,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根据公平感的不同维度和相对剥夺理论,着重从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和信息公平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切实提升学生的政策公平感。
王学男陈振宁
关键词:内地新疆高中班公平感实证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