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锦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CTA
  • 2篇对比剂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炎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栓
  • 1篇右心
  • 1篇右心房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医学影...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陈宝锦
  • 5篇王锡明
  • 3篇程召平
  • 3篇段艳华
  • 2篇顾慧
  • 1篇杨佳
  • 1篇王茂波
  • 1篇赵硕
  • 1篇王龙
  • 1篇李媛媛
  • 1篇赵硕
  • 1篇刘燕萍
  • 1篇齐耀东
  • 1篇刘洋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MSCT鉴别诊断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MSCT多期扫描影像学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强化呈"快进慢出"型,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P<0.05);嗜酸细胞腺瘤在各期的强化程度均大于肾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程度又明显低于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囊变坏死几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星芒状瘢痕的发生率高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嫌色细胞癌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瘢痕、钙化、坏死囊变等特点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张光锟季景田程召平段艳华陈宝锦王锡明
关键词:嗜酸细胞腺瘤肾癌
CTA与PET/CT在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评估及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CT血管造影在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在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大动脉...
陈宝锦
关键词: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CT血管造影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献传递
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客观评价图像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7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5例,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18例,开窗畸形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和/或闭塞23例,颈动脉体瘤3例,无异常9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41)、(3.78±0.40),所有图像的CT值均高于300HU,满足临床诊断需要,CNR分别为(32.1±8.1)、(35.9±10.7)、(25.5±10.0)、(18.2±8.5)分。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洋桂振朝王锡明段艳华齐耀东杨佳陈宝锦顾慧赵硕
关键词:对比剂
双源CT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对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De Bakey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A组(非换瓣组)19例,行"孙氏"手术;B组(换瓣组)11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均行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测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主动脉真腔及相应水平腹主动脉直径,比较术前及术后换瓣组与非换瓣组在各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有无差异,间接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管腔的重塑效果。结果非换瓣组患者年龄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23);换瓣组合并马凡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换瓣组与换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换瓣组P值分别为0.09、0.122、0.287;换瓣组P值分别为0.608、0.435、0.806)。结论术前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对主动脉夹层术后以远残余管腔的重塑无明显影响;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残余管腔重塑效果的检查方法。
李媛媛王龙段艳华程召平刘燕萍陈宝锦王锡明
关键词:DE主动脉夹层
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多层螺旋CT“双低”扫描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连续入组的方式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CT肺动脉造影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肺动脉CTA扫描参数,阈值触发监测点选择在肺动脉干;B组采用双低扫描,监测点选择右心房上腔静脉注入处。分别测量两组的右上肺静脉(RUPV)、右下肺静脉(RLPV)CT值,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ED)进行评分。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秩和检验。结果1)B组RUPV、RLPV的CT值分别为(116.92±29.85)HU、(132.74±55.72)HU,显著低于A组的(294.32±39.87)HU、(284.61±42.8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图像质量平均(4.60±0.58)分,B组平均(4.40±0.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肺动脉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81±1.42)分、(9.95±1.79)分,B组分别为(9.22±1.92)分、(8.26±1.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ED为(2.09±0.26)mSv,显著低于A组的(3.35±0.36)m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双低”扫描肺动脉CTA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王茂波王锡明王锡明程召平
关键词:管电压对比剂肺动脉
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行单独分析,若有不同意见则行讨论而达成一致。结果本组中真性动脉瘤82例,假性动脉瘤13例。瘤体形态以囊状动脉瘤常见(50.5%),其次为混合型动脉瘤(25.3%)及梭型动脉瘤(24.2%)。瘤体内可见钙化者为61.1%,溃疡者为55.8%。累及范围为(104.3±71.0)mm,瘤径长度(0~30)mm,瘤体直径(53.2±16.9)mm。95例患者中,56例(58.9%)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态依次为弧形(46.4%)、不规则型(26.8%)、环形(16.1%)、双凹形(10.7%)。血栓位置依次为前壁(33.9%)、左侧壁(26.8%)、右侧壁(19.6%)、后壁(14.3%)、双侧壁(5.4%)。血栓厚度为7.7(0~18.0)mm,血栓长度35(0~87.0)mm。结论 CT在主动脉瘤的诊断中不仅能够获取瘤体本身相关改变特征,更能发现附壁血栓形成情况,对临床风险评估及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朱兰荣顾慧赵硕陈宝锦王锡明连庆峰
关键词:主动脉瘤附壁血栓
光子CT在冠状动脉低剂量检查及支架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光子探测器双源CT70KV联合低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光子双源CT70KV联合30ml低对比剂和前瞻性大螺距螺旋式扫描方式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陈宝锦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