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龙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类天疱...
  • 1篇须癣
  • 1篇须癣毛癣菌
  • 1篇癣菌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诱发
  • 1篇药疹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受体
  • 1篇天疱疮
  • 1篇维生素D受体
  • 1篇位点
  • 1篇梅毒

机构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任虹
  • 3篇胡文龙
  • 1篇匡薇薇
  • 1篇张婷婷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须癣毛癣菌致Majocchi肉芽肿
2024年
报告1例须癣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35岁。面部反复红斑、鳞屑伴肿痛半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红色结节、斑块及脓疱,可见环形鳞屑。多次真菌镜检结果均阴性,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及毛囊周围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多核巨噬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染色(PAS)示真皮内可见孢子。诊断:Majocchi肉芽肿。治疗:予口服伊曲康唑0.2 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皮损消退。随访1年皮损未复发。
孙敏任虹胡文龙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
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20岁。全身皮肤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1个月前患者因口服“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全身出现红斑水疱。皮肤专科查体:上唇、颈部、胸背、腋下、外阴及双大腿内侧见红斑,其上多发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水疱、大疱,疱壁紧张,部分水疱破溃,上附淡黄色痂,尼氏征(-),部分区域可见虹膜样改变,口腔黏膜、舌部受累,可见散在糜烂、水疱。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结合盐裂试验,诊断为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经甲泼尼龙等治疗1个月后痊愈停药。
王婷婷任虹胡文龙匡薇薇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药疹大疱性类天疱疮
维生素D受体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易感性相关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x I、Bsm I、Apa I和Tap I位点多态性与梅毒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应用质谱分析的方法检测106例梅毒患者及134名健康对照者VDR基因Fox I、Bsm I、Apa I和Tap I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间VDR基因Fox I、Bsm I、Apa I和Tap I 4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Fox I:P=0.922;Bsm I:P=0.460;Apa I:P=0.287;Tap I:P=0.093);两组间等位基因分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Fox I C vs.T:P=0.742;Bsm I C vs.T:P=0.345;Apa I G vs.T:P=0.113;Tap I A vs.G:P=0.345);两组间在隐性遗传模型和显性模型下比较也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Fox I CC vs.CT+TT:P=0.687;Fox I TT vs.CT+CC:P=0.905;Bsm I CC vs.CT+TT:P=0.336;Apa I TT vs.GT+GG:P=0.438;Apa I GG vs.GT+TT:P=0.123;Tap I AA vs.AG+GG:P=0.204)。结论 VDR基因Fox I、Bsm I、Apa I和Tap I位点多态性与梅毒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
胡文龙张婷婷刘仲伦任虹
关键词:梅毒VDR基因遗传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