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荣
-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火柴头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
- 2011年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晚发弱苗的部分原因是杂草向作物生长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本研究以疏水性根渗出液连续收集法(CRETS)收集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在室内采用培养皿滤纸和砂培法分别研究了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对4种常见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火柴头根系分泌物对高粱、玉米、绿豆和油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化感效应响应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菜>玉米>绿豆>高粱。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0.025 g·mL-1)促进,高浓度(≥0.050 g·mL-1)抑制的现象,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 杨田甜杜海荣陈刚邓鹏甄伟伟
- 关键词:火柴头化感效应根系分泌物
-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43
- 2012年
- 植物化感作用体现了植物个体及群体之间生化相克相生的关系,它广泛地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之中,与植物对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植物间以及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在综合介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背景、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方式以及作用形式的基础上,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化感现象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理论及应用实践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化感作用在减少农作物连作障碍、杂草生物防治、植物源生物农药研发、化感抗害新品种培育中的潜在价值,展望了化感作用今后的发展方向。
- 杨田甜杜海荣陈刚邓鹏甄伟伟
- 关键词:化感作用植物化感物质农业生产
- 氟污染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0年
- 为探讨氟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对玉米幼苗形态、生物量、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F(≤0.25mmol·L-1)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随着溶液中F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叶长、株高生长变慢,叶面积减小;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速率降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说明氟的存在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还为进一步揭示氟污染机理以及氟污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杜海荣杨田甜吕荣芳吴林园王荣富
- 关键词:氟污染玉米幼苗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