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探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200(190例有效)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90例脑卒中患者中,创伤后成长在年龄、经济收入、诊断类型、患病时间、后遗症状、自觉痛苦程度及性格类型方面有差异。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面对呈正相关,回避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患病时间、年龄、自觉痛苦程度、内向性格、社会支持及面对有关。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干预来改善患者的负性体验,以促进其身心康复。
- 杨亚平李娟张振香胡娟
- 关键词:脑卒中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促进作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摄食训练,观察组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的吞咽功能包括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生活质量包括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F)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两组临床检查、吞咽5 ml、吞咽60 ml评分降低,治疗2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吞咽症状评分、舌骨向前、舌骨上移、喉向前及喉上移最大幅度均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检查、吞咽5 ml、吞咽60 ml评分降低,生活质量、吞咽症状评分、舌骨向前、舌骨上移、喉向前及喉上移最大幅度均增加(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促进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尹姗姗李娟张红娟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低频脉冲电刺激摄食训练吞咽功能
- 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诊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步行空间域(步幅宽、步伐长)、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步幅宽为(19.96±2.12)cm,步伐长为(20.22±3.14)cm,对照组分别为(19.45±2.04)、(20.15±3.22)cm;干预3个月,观察组步幅宽为(17.14±1.05)cm,步伐长为(24.12±3.27)cm,对照组分别为(18.49±1.53)、(21.12±3.05)cm,两组步幅宽小于干预前,步伐长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步幅宽小于对照组,步伐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BB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联合躯干控制训练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 尹姗姗李娟张红娟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