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陶瓷
  • 2篇陶瓷膜
  • 2篇污染机理
  • 2篇膜污染
  • 1篇堵塞模型
  • 1篇水污染
  • 1篇脱水
  • 1篇无机陶瓷
  • 1篇无机陶瓷膜
  • 1篇氯化
  • 1篇氯化镁
  • 1篇混凝
  • 1篇海水污染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筛
  • 1篇3A分子筛
  • 1篇超滤
  • 1篇错流
  • 1篇错流微滤

机构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东丽纤维研究...
  • 1篇东丽株式会社

作者

  • 4篇马敬环
  • 4篇李娟
  • 3篇项军
  • 2篇马若新
  • 1篇张子元
  • 1篇杨丽萍
  • 1篇于曦

传媒

  • 2篇膜科学与技术
  • 2篇盐业与化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天津渤海湾海水被引量:3
2010年
试验考核在线混凝超滤工艺预处理天津渤海湾海水的可行性,采用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膜的最大膜通量,以及通过数据和理论公式分析得到该工艺的最佳化学强化清洗方式.试验分3阶段进行,每阶段采用不同膜通量和化学强化清洗方式.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跨膜压差≤75 kPa时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大膜通量为54.2 L/(m^2.h);最佳化学强化清洗方式为:气水擦洗,pH=2的H2SO4和质量分数120×10^-6的NaClO相继连续清洗,气水擦洗,质量分数0.15×10^-6亚硫酸氢纳浸泡,气水擦洗,清洗频率为1次/d;同时清洗效果表明,H2SO4和NaClO清洗对膜污染控制有不同的作用,H2SO4清洗有利于去除该工艺的不可逆污染物,NaClO清洗有利于减缓膜污染;试验产水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产水中未监测到藻类,产水浊度在0.06-0.1 NTU之间,SDI15〈3,CODMn去除率为26%-45%.
马敬环李娟项军马若新北出有桂波常春杨瑜芳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
陶瓷膜错流微滤海水的污染机理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陶瓷膜膜通量随时间衰减的分析,在Hemia的颗粒体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海水超滤体系中完全堵塞、中间堵塞、标准堵塞和滤饼堵塞4种堵塞模型对膜污染的控制程度,并确定整个膜污染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膜堵塞模型控制,而是由多个模型联合控制,且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从标准堵塞向饼层堵塞过渡.以平均孔径为0.1μm陶瓷膜为研究对象,在跨模压差(TMP)为0.10 MPa下,处理絮凝沉降后的海水,研究膜面流速为2.5 m/s通量衰减情况及上述四种堵塞模型随通量衰减的符合程度.
马敬环项军李娟
关键词:膜污染陶瓷膜堵塞模型
无机陶瓷膜错流超滤海水污染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前,膜污染已成为制约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本文对陶瓷膜在海水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小试试验,分析了不同操作时间膜污染的情况,研究了0.1μm陶瓷膜过滤阻力的形成,用膜的可逆污染、半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取代已有研究结果中的膜表面沉积污染、膜内污染、极化层污染等来研究0.1μm陶瓷膜各部分占总阻力的比例大小,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程度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膜清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马敬环项军李娟马若新
关键词:污染机理陶瓷膜
3A分子筛氯化镁脱水试验研究
2010年
在常压下,利用分子筛吸附氯化镁乙醇溶液中的水分,研究了氯化镁浓度、温度、时间、分子筛加入量对脱水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1)分子筛最佳停留时间为6 h;(2)浓度越低,溶液中的最终含水量越小,但浓度越高,吸附量越高;(3)温度升高,吸附速率提高,但升高到一定温度,吸附率不再明显提高,最佳温度为26℃。(4)氯化镁乙醇溶液,每100 g溶液加入120 g分子筛,吸附量最大,吸附率可达76.5%。
马敬环于曦杨丽萍张子元李娟
关键词:分子筛脱水氯化镁
共1页<1>
聚类工具0